1、什么是研究?
美国国家科学标准中的定义是:“研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或其它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交流结果。研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专家型研究定义

泛指:探求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真理。——普适的大众型研究定义

2、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在总结了近几年我国中小学活动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
“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的。

3、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
做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一种特殊类型。
(探究学习有四种形态:研究性学习(独立课程形态);探究性作业(小型研究性学习);独立课时的探究学习;微格型探究学习)
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