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9-7740(2006)01-0017-03yh 从司马迁到梁启超 ———兼析《<史记·货殖列传>今义》的经济思想 李秀丽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 要: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独具特色。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 物,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对《史记·货殖列传》加以阐释,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自由贸易;工商业   中图分类号:F129.341          文献标识码:A   一、司马迁和《史记·货殖列传》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盛世。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中央集权的确立、城市工商 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汉政权统治下矛盾的新发展促成 了轻重论的产生。它的实质则是封建国家直接进入 商品流通领域以至进入部分商品的生产领域,经营 工商业,兼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控制工商业,并进 而影响和控制整个国民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取 得举足轻重的支配地位。轻重论在西汉武帝时期获 得了大规模的全面推行,对西汉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起了很大作用。但在推行过程中,局限性亦逐渐暴 露,引起一些人的反对,司马迁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之 一。司马迁作为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对 社会经济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主张,并对它 们进行了一定的说明和论证,形成了较系统的经济 学说。他的经济思想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不但和 同时的轻重论针锋相对,而且在整个中国封建时代 的经济思想中,也称得上是独树一帜的。司马迁的 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史记·平准书》和《史记·货殖 列传》中。他的《史记·货殖列传》在西汉乃至整个中 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都是独具特色的,主要内容如 下: 1.公开反对传统的抑商思想。认为追求财利是 一切人的共同本性。而在各行各业中,商业是最有 利的致富行业,“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 绣文不如倚市门。”①它把那些富商大贾称为“贤人” “能者”,大加赞赏,为他们立传。 2.打破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历来的传统,不是以 国家为本位,而是从个人本位出发考虑经济问题。 通篇不是讲在上者如何富国,而是讲个人如何发家, 讲“匹夫编户”之民如何治生致富,这样以个人为本 位谈论经济问题,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也是很少见 的。 3.主张经济上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强制干涉。 它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 欲”“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对于社会经济活 动,善者应是“因之”,与民征利乃是“最下者”。它认 为国家的控制和干涉,只能妨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 展,这和汉初的抑商政策和工商业国家垄断政策也 是直接唱反调的。 《史记·货殖列传》中的经济思想,是统一的封建 国家建立后商品经济获得蓬勃发展情况下的产物, 是当时商人地主利益和要求的表现,由于它重视商 业的观点同封建自然经济相矛盾,因此,在整个封建 社会里,司马迁这些思想一直不受重视,只是到了近 代资产阶级手里,才受到特别的推崇。梁启超在19 世纪末作《<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认为司马迁的 经济思想“与西士所论,有若合符。苟昌明其业而申 理其业,中国商务可以起衰。”②在梁启超的影响下, 当时又有若干人为《史记·货殖列传》写了续篇。 二、梁启超和《<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的侵略,富国强国成为 当时志士仁人的战斗口号和奋斗目标。无论是早期 还是后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都认识到,要富国必须 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为此,他们在经济思 想领域展开了对儒学传统经济观点的批判,特别是 2006年3月 第1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LianyungangTeachers College          March,2006No.1 yh收稿日期:2005-11-28对封建主义的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国家干预经济等 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显然,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引起 许多人的重视和研究,使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有了新 的升华。梁启超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他不仅学习 西方,接受西方经济学,并将其介绍到中国,分析中 国经济问题,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进行反思,从而达 到为中国经济发展寻求思想理论借鉴的意图。如此 一来,《<史记·货殖列传>今义》应运而生。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全文7000余字,采 用在每段原文后加按语的方式,用西方经济学的一 些观点、事例对原文中的古代经济思想加以阐释,对 有现实意义的地方加以评论。虽然有些地方难免牵 强,但瑕不掩玉,从经济理论上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 供了新思路。 (一)对外开放,发展自由贸易 这一部分是《<史记·货殖列传>今义》思想的 精华。梁启超首先是从赞同司马迁对老子“小国寡 民”论的批判开始阐发自己的这一思想的。他说: “老子所言,上古之俗也。”他认为中国人喜欢崇古贱 今,而西方人则认为离现在越近越文明。“所谓邻国 相望而老死不相往来者,上古道路未通,所至闭塞, 一林之障,一川之隔,则其势不能相通,于是沟然画 为一国。故上古之国最多。”他讲了这种地域上的封 闭带给人们不能互通有无的坏处,“山人乏渔,泽人 乏木,农有余粟,女有余布,操作之人甚劳,而所获乐 利甚寡,遇有旱干水溢,更复无自赈救。不相往来, 其敝乃极于此。”还举了英国几个省份的例子,认为 “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 之差别界限而无之。”“若不相往来,又差别界限之下 者也。”“太史公最达此义,故篇首直揭邪说而斥为涂 民耳目。”老子之言流毒两千年,“驯至今日,犹复以 锁港谢客为务。”被迫打开国门,也“曾不思相通之 义,有来无往,以至漏卮日甚一日。”他把清朝闭关锁 国、不思发展出口商品任其利权外流的弊病根源都 推到了老子身上,认为是老子“小国寡民”思想流毒 的结果。所以“史公作传,开宗即明此义,盖谓吾中 国受病之所在。” 在对“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卤,人民寡,于是 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 凑。”这一段加按语时,梁启超再一次阐述了打开国 门、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必要性。他说:“通天下 之民,聚天下之货。盖众人之所得,必大利之所丛 也。孟子谓‘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王之市’,商之 藏于吾市,吾之利也。后世公理不明,耻尚失所,于 是倡为锁港闭关之说,以通商为大变,以开口岸为大 蠹。闻之西人论通商为公例,谓主国之利九,而客邦 之利一,故西方无论何国,尺寸土地,皆可互市。日 本旧论,亦主锁港,后乃举全国而口岸之,曷尝见其 害乎?故史公论及富强,必以人物归之为主义。今 之腐士,犹惴惴以通商开口岸为惧,冀绝外货之入, 而止内泉之流,其犹受老子涂民耳目之余毒欤?”在 这里,梁启超先是引经据典,说明通商历来是圣贤的 主张,又引西人观点,说明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 发展的惯例,接着举日本先锁国、后全面开放致使国 家强大的例子说明必须发展外贸,最后又归结到原 文的内容:历史上的齐国正是以工商贸易富国的。 他认为那些至今仍害怕通商开口岸的腐士,仍是受 了老子“涂民耳目”之余毒。 在给“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货勿留。”加按 语时,他指出国内存在着三种阻碍自由贸易在中国 发展的因素:(1)交通不便,商品运输慢,运费高;(2) 捐税繁多,吏役勒索;(3)外商控制市场,排挤中国企 业。所以只有去除这三种阻力,中国才能真正实现 自由贸易。 梁启超还反对重征关税的保护主义外贸政策。 他说:“西国旧制,每有重收进税,欲以保本国商务 者。近时各国尚多行之。唯明于富国学者,皆知其 非,以为实病国之道也。”其原因是各国贸易一般都 是对等贸易,且以易货贸易为主,一国提高关税,保 护自己商人,对方也如此这般,就是互阻出入之路。 他还以英国早期对农业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限制粮食 进口,结果国内长期缺粮,粮价昂贵,工业产品也不 能畅销于外为例,证明外贸保护主义的危害性,至今 仍有现实意义。并说各国如果都弄通了这个道理, 取消保护主义“则国必极胜。今之英国殆稍近之 也。”这个主张,是西方早期古典经济学派的自由主 义主张,理论本身是正确的。梁启超把它硬是同《货 殖列传》中的“平籴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联系 起来,把齐物解释为用税收统一物价,难免牵强。 (二)发展生产力 梁启超赞同《史记·货殖列传》中关于农、工、商、 虞同为衣食之源的观点。并主张用发展机器生产的 方式以代替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开拓更多更大的 衣食之源。他说:“西人言富国学者,以农矿工商分 为四门。农者地面之物也;矿者地中之物也;工者取 地面地中之物,而制成致用也;四者相虚,缺一不可。 与《史记》之言,若合符节。”《史记·货殖列传》说:“此 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梁启 18超说:“原之大小,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 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各种机 器,农矿工之机器也,修道通路,利便转运,商之机器 也。”他认为使用机器,可以使原来的生产力水平成 倍增长。“是故一亩所出,能养百人,则谓之饶;百亩 所出,能养一人,则谓之鲜。” (三)适度消费以刺激生产 梁启超主张崇奢黜俭,批判顽固派以节俭为名, 行阻挠发展近代工矿业之实的伎俩,提倡适度消费 以刺激生产发展。他赞同太史公关于人民追求耳目 口体的各种享受是一种正常的欲望。他说“言货殖 而推本于耳目口体之欲者何也?凡圣人之立教,哲 王之立政,皆将以乐其民耳。”他认为满足人民各种 欲望和需要的财货都藏于地,等待人力去开发,而且 开发越多,人的生活享受越多。反过来这种享受的 欲望又会促进人们进一步开发地力。生产和消费互 相促进,“故西人愈奢而国愈富”。相反地,朝鲜这个 国家,人人尚俭,一个人只要有两个钱,就能度日,大 臣们也没有私人积蓄,因为钱多了没用啊。这样,便 不注重发展,国力反而削弱,所以说:“举国尚俭,举 国之地力日湮月塞,驯至穷蹙,不可终日,东方诸国 之瘠亡,盖以此也。”梁启超已接触到了经济学中关 于生产与消费相互关系的原理,尤其是已注意到消 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这一点是很可贵的。 (四)保护富人 梁启超很同意太史公“人富而仁义附焉”的观 点。他说:“周礼有保富之义。泰西尤视富人为国之 元气。何以故?国有富人,彼必出其资本兴制造等 事,以求大利,制造既兴,则举国贫民皆可以仰糊口 于工厂,地面地中之货,赖以层出。一国之货财,赖 以流通,故君子重之。晚近西国好善之风日益盛,富 人之捐百数十万,以兴学堂医院等事者,无地不有, 无岁不闻。岂其性独异人哉?毋异保富之明效也。 故曰,人富而仁义附哉。”并举了俄罗斯、高丽的反 面例子:“俄罗斯苛待犹太人,而国日以贫;高丽臣子 无积蓄,而国日以削。”这里,梁启超把投资于机器大 工业的资产阶级看作是国家的栋梁、穷人的救星、社 会慈善家,反映了他的民族资产阶级思想代表的立 场,不足为怪。 在为“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作按语时,反对守财 奴式的窖藏货币行为,主张将贮藏货币转化为资本。 (五)对价值规律的认识 在对“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则反贱, 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加按语时, 梁启超认为当一项事业始创时,因为做的人少,一定 会获得厚利;追逐的人多了,做的人多了,必定贬值。 他的观点已接近于西方经济学关于供给与需求的关 系问题。 在《史记》中,对商人的经商经验作了比较全面 的总结,对商人予以极高评价,梁启超进一步升华。 梁启超看到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发展的弊端,即不 重视治生之学的研究,不重用有真才实学的治生之 人,所以中国落后,并得出结论:“若以治今日之中 国,拯目前之涂炭,则白圭、计然真救时之良哉。” 其实,梁启超的《<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与 《史记》的原意距离很大,是一种借题发挥,借司马迁 重货殖之名,行发展资本主义之实。司马迁的经济 思想给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很大影响,梁启超与司 马迁相隔两千年,都同样主张要大力发展工商业。 这一方面说明梁启超已不同于历史上文人学者,而 是注重实用,注重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弊端和弊 政,研究如何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也说明,司马迁的 经济思想是十分高明的,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尽管 事隔两千多年,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只可惜 的是,两千多年来,统治者以儒家的经济思想作为治 国思想,忽视了对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重视,使得中国 社会经济停滞不前,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 的一大遗憾。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 设,历史能给我们以启迪。 注释: ①《史记·货殖列传》均引自《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 ②《〈史记·货殖列传〉今义》均引自赵靖、易梦虹主编《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中》,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作者简介:李秀丽(1970- ),女,辽宁兴城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和中国经 济史研究。 (英文部分下转第38页) 19[4]吕青.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意义、困境与出路[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24(2). [5]杨贵华,王瑞华.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3(2). [6]张友琴.社会工作教育在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中的任务[J].中国社会工作,1997(2). 作者简介:王寅(1982- ),江苏连云港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Predica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China WANG Yi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e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social work which was reestablished in the mid-1980s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for the past fewyears. At present, with the socialwork established as amajor curriculum in an increasing numberof col- 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enrollment of students arises sharply. For this reason, the education of social work has to face with newmissions and challenges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socialwork, states ex- plicitly its situation and features, analyses the plight inflicting the three aspects of specialization,occupation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and further explores its brilliant future. Key Word:the education of social work;predicament;development (上接第19页) From Sima-qian To Liang-qichao LI Xiu-li (Institute of Economics,Northea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China) Abstract:Record money and commerce,a part of Records of the GrandHistorian,written by Sima-qian ,is noted for its peculiarity during the ancient economic thought history of China. Liang-qichao ,as the reprentative figure of the bour- geois reformists ,gave an explanation of record money and commerce in the idea of thewest economics .It has some prac- 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Liang-qichao;free trade;industry and business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