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学位论文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 学科专业 学前教育 学位类型 口科学学位 0专业学位 研究生姓名 梁 娟 导师姓名、职称 曹中平 教授 论文编号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分类号 学校代码 10542 密级 学号 201204090126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 Observation about outdoor sports game guiding in kindergarten 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学科专 业 研究方 向 曹中平教授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理论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零一四年五月 中文摘要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户外是一个 广阔的空间,能增加幼儿活动的空间和范围。户外体育游戏能给予幼 儿更加丰富的游戏体验,但由于其活动场地的特殊性,户外体育游戏 常常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监管和指导。游戏的教育价值和游戏本 身的发展,也取决于教师对游戏的指导。然而,缺乏有效的游戏指导, 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本研宄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法三种研究方法。在长沙 市一所示范性幼儿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观察,共收集30个户外 体育游戏样本。 本研究通过观察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活动,分析出幼儿园户 外体育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因 素,并为游戏指导提出建议。本研宄对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现状主要 是从游戏指导方式、游戏指导策略和游戏指导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 析。研究结果如下:一是在游戏指导方式上,教师教师主要釆取语言 加动作指导方式,辅之以语言指导方式和动作指导方式;不同年龄班 教师在语言指导和动作指导方式上的差异较大;二是在游戏指导策略 上,在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游戏指导以教师的集体指导为主,分组 指导和个别指导为辅;三是在游戏指导效果上,教师的正效指导次数 较高,无效指导和负效指导占一定比例;不同年龄班教师指导效果差 异并不显著;幼儿游戏积极性的年龄差异不显著。 I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主要存在三个问 题:一、游戏指导过戏中监控“失度”现象;二、游戏指导对象上“重 集体,轻个别”现象;三、游指导效果上“频率高、效率低”现象。 本研宄主要从教师因素、幼儿因素、游戏环境与游戏材料三个方面来 分析游戏指导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研宄进一步对提高教师游 戏指导质量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一、教师要科学观察幼儿游戏;二、 教师要有正确的指导理念;三、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 关键词:户外、体育游戏、游戏指导 IT ABSTRACT Kindergarten outdoor sports game is one of basic content of kindergarten activities, outdoor is a vast space, children can he free, free outdoor sports game. Because of its special venues, outdoor sports games often need teachers to conduct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to children's gam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game and the game itself, but also depends on the teacher of the game guide. However, the lack of effective guidance of the ga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s undoubtedly a great loss. This research mainly uses the method of observation, interview method and literature method, three kinds of research methods. A demonstrative kindergarten in changsha for three months of field observation, samples collected 30 outdoor sports game. This study by observing the kindergarten outdoor sports game instruction activities,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outdoor sports game, factors that affect kindergarten outdoor sports game guide, 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game guide. This research mainly from the game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kindergarten outdoor sports game guide way, game guide objects and the guidance effect three aspect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one is in the game guide, teacher mainly lake the language and action guide. Til supplemented by language instruction mode and action guidance; different age class teacher difference in language instruction and action guide on the larger; two is in the game strategy, in outdoor sports games, the game with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collective instruction, group guidance and individual education; three is in the game guide effect, high frequency positive guidance teachers, guidance and negative effect of invalid instruction accounted for a certain propor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age class teacher guidance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the age difference of children's games enthusiasm is not significa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found in the kindergarten outdoor sports game is mainly three problems: a, games, monitor the loss phenomenon of "degree" in the process of guidance; Second, the game instruction object "light heavy collective, the individual" phenomenon; Three, games, guiding effect on the phenomenon of high frequency and low efficiency. This research mainly from teachers, children, game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play materials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ame guidance, on the basis of this,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thre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eachers' Quality Game Guide. :First,the teacher wants to scientific observation of children's game; Second,The teacher wants to have the correct guiding ideology; Third,The teacher wants to leam to teaching reflection. Key Words: outdoor sport game; game guiding; kindergarten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ll 第一章引言 1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1 一、户外体育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1 二、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必要性 2 第二节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 一、研宄的目的 3 二、研宄的意义 3 第三节核心概念界定 4 一、户夕卜体育游戏 4 二、游戏指导 6 第四节文献综述 6 一、关于户外体育游戏的研究 6 二、关于幼儿游戏指导的研宄 9 第五节研究方法 12 一、观察法 12 二、访谈法 15 三、文献法 15 第六节研究过程 15 一、准备过程 三、总结过程 第二章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现状.. 第一节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方式 一、游戏指导方式的一般状况 三、语言指导方式的状况 四、动作指导方式的状况 第二节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策略 一、游戏指导策略的一般状况 三、分组指导策略的状况 四、个别指导策略的状况 第三节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效果 一、游戏指导效果的一般状况 二、不同年龄班教师指导效果差异不大 三、幼儿游戏积极性的年龄差异 第三章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节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指导过程中的监控“失度”现象 二、游戏指导对象上的“重集体,轻个别”现象 三、游戏指导效果上的“频率高,效率低”现象 47 第二节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影响因素 48 一、教师因素 48 二、幼儿因素 52 三、游戏环境与游戏材料 54 第四章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建议与反思 56 第一节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建议 56 一、教师要科学观察幼儿游戏 56 二、教师要有正确的指导理念 57 三、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 58 第二节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反思 58 一、研究方法的反思 59 二、研宄内容的反思 59 参考文献 60 附录一 63 隱二 64 附录三 65 酬 66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幼儿园教育的行动纲领和幼儿教师的行 为指针,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首要地位。 现代健康理念认为,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身体健康、心理健 康与社会适应。在传统的幼儿健康教育中,占据着不可动摇地位的当属幼儿身体 健康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其他两方面就容易受到忽视。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的 开展集中指向发展幼儿的“七大基本动作”。?其实,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还能促 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形成,培养幼儿合作、乐观的情感态度。故而,《指南》将“幼 儿应具备一定的户外环境适应能力,要求幼儿能在较冷或较热的环境中游戏或者 开展各种活动;要求幼儿每天参加户外锻炼,培养幼儿参加户外游戏的乐趣”列 入幼儿健康教育的合理期望。 一、户外体育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户外是个开放的空间,未经人工改造的环境,更具真实性、自然性与生态性。 并且户外拥有更加广阔的游戏空间,能给予幼儿愈加丰富的游戏体验。户外活动 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在户外活动中幼儿能够充分的与大自然接触,呼吸新鲜 的空气,沐浴充足的阳光,体验到真实的自然环境,进而对大自然进行探索,也 能提高幼儿对户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户外体育游戏不仅能使幼儿的身体素质获得 最大发展,发展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获得各项运动技能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 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探索自然环境,进而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游戏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趣味性,幼儿参与户外 体育游戏的积极性能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提升。显然,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的展开 '□` “七大基本动作”特指幼儿的走、跑、投掷、平衡、钻、爬和攀登。 I 硕士学位论文 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重要性早己被国内外教育家认可。日本的幼儿园非常重 视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其活动形式是以幼儿自发的游戏为主。欧美一些发达国 家的幼儿园都有重视户外体育游戏的传统。早在19世纪中期,英国的欧文就在 他所创办的“幼儿学校”里,大量地开展了户外体育游戏。他深信“要使孩子们 有强壮的身体,就必须尽量使他们呆在室外”。”现代健康教育研究进一步发现 (Grahnet,al.,l997;Soderstrom,l998), “幼儿游戏创造性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得到升 华,在更生态的自然环境中,幼儿的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也愈加丰富。与传统幼 儿园的教育相比较,乐于在户外活动的幼儿身体素质明显强于其他幼儿,户外型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生病而缺席的比例也更加低。” ? 我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在其“活教育”理论中明确指出,“活教育的教学 应着重要室外的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显然,户外体育游戏就是儿童在自 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 二、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必要性 幼儿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幼儿游戏不可磨灭的教育价值和游戏进程的发 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指导者对游戏的监控和指导。③教师对幼儿进行游 戏指导,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幼儿游戏水平,发展幼儿的游戏能力。户外体育游 戏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是极具吸引力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冒险性。由于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加之开放的户外环境也增添了游戏的危险性,教师 在组织和开展户外体育游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幼儿的活动安全进行指导,避 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不仅要对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增强幼儿对活动常规的理 解和掌握;还需要对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对游戏材料的规范使用进行合理有效 地指导。 但在具体的实践屮,存在两种极端的状态,…种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多于约 柯象峰等译,欧文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08页. '“`Jortoft, I. (2001).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s a Playground for Children : The Impact of Outdoor Play Activities in Pre-Primary School Children ,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9 (2)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诲教育出版社,2003:60. 2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 5,幼儿游戏相对来说缺乏自主性,教师的控制程度较高,教师也因此成为游戏 的“破坏者”;另一种情况则是,教师的游戏指导不到位,往往是走过场,教师 不备课、不考虑活动的密度和强度、不精心安排组织活动,教师并没有把握户外 游戏的真正意图。因此,户外体育游戏常常流于形式,或只停留在计划上,活动 质量却得不到保证。不少教师都会疑惑:怎样来把握指导幼儿,既不完全控制幼 儿,乂不放任幼儿自由玩耍这个度呢? 本研究试图通过考察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现状,分析幼儿的户外体育 游戏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为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提出建设 性的建议。 第二节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真实 的呈现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现状,再通过对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教师 在游戏指导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是针对所存在 的问题,提出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建议,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的水平, 使幼儿在户外体育游戏中获得长足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师有效的指导幼儿进 行户外体育游戏能使幼儿身体素质获得最大的发展。倘若教师对游戏缺乏有效的 指导,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这将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尤其是那些参与游戏积极 性不高的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由于其活动场地的特殊性,倘若没有教师的指导, 则可能增添幼儿游戏的风险性。因此,教师游戏指导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户外体 育游戏的开展,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宄将致力于探宄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 3 硕士学位论文 改进游戏指导的有效策略。通过这些努力,将进一步丰富、拓展和完善我国户外 体育游戏的相关理论,并为教师进行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实践意义 本研究不仅需要通过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基本 情况,还要对进行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教师进行访谈,从而对所搜集的游戏资料 进行分析和整理。户外体育游戏对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 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给予幼儿恰当的指导,改变教师“控制”幼儿游戏,提高幼 儿游戏的自主性;改变“放羊式”的户外体育游戏,增强教师开展活动的目的性 以及活动组织、指导的有效性。 第三节核心概念界定 一、户外体育游戏 (一)户外游戏 户外游戏是指幼儿在户外环境中所开展的游戏。户外游戏活动的场所是特指 在幼儿园建筑范围之外(不包括走廊)所进行的游戏活动。户外游戏也因其场地 和活动方式的特殊性,给予了幼儿不同的发展潜能。对于幼儿来说,户外游戏具 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引性和挑战性。户外游戏在幼儿健康成长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刘炎教授认为:“户外游戏活动往往仅仅被人们看作是`身体的运动',事实上, 户外游戏活动包含着两种不可分割、相互关联的学习过程,即`学习运动'和`通 过学运动学习'”。""户外游戏是幼儿“认识自我、探索、体验和认识外部环境的 重要方式,它有益于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可以促进身心的各方面的学习和发 S ”② /? 0 (二)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规则游戏的一种。在《教育大辞典2》"``中,体育游戏旨在发 展幼儿走、跑、跳、攀登、钻爬、平衡、投掷等基本动作和技能。具有锻炼身体, 刘谈.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85. 刘森.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85.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诲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 223 4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 促进生长发育,富于娱乐性和竞赛性的特点,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华爱华 则指出,体育游戏是一种以大肌肉的肢体运动为活动方式的游戏,由走、跑、 跳、攀、爬、投等基本动作构成的身体运动,以动作的协调力,对肌肉的控制力、 肌体的平衡力以及力度和耐力所带来的运动器官的快感为满足。梁志燊?认为, 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有趣的形式,为儿童所喜爱。开展体育游戏的条件简 单,不需要设备,也不需要复染的技能,有场地便可进行,并且有的体育游戏有 角色、有情节、有的具有竞赛性。徐卓妞@则认为,体育游戏是一种融合了运动、 游戏和教育指导的身体练习活动,它包含以上三个要素。首先它是一种具有鲜明 的娱乐性活动,还是一种以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 动。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不仅是锻炼身体的主要活动方式,使幼儿感觉运动得到 了满足,还能发展了幼儿的智力。它是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促 进儿童身体健康为主的游戏。 (三)户外体育活动 《教育大辞典2》④中认为,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安排在円常游戏时间并 在户外进行的体育活动,具有内容丰富、灵活性大等特点,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 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幼儿接受日光、空气和水的锻炼的好途径。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按场地不同可分为户外体育活动和室内体育活动。户外 - 是自然、自由、自主的空间,户外体育活动主要是指在户外进行的活动,这类活 动己经成为幼儿园健康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了。 (四)户外体育游戏 户外体育游戏是融合了区域中的户外、运动活动中的游戏和游戏活动中的体 育游戏。户外体育游戏是这三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户外是一个宽广的区域空间, 户外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充满着吸引力。本研宄中的户外体育游戏主要是指在户 外进行的体育游戏,其可以借助体育器械、利用故事情节开展的创选性身体表演 游戏或者利用基本动作要素组合编制的走、跑、跳游戏等。本文中的户外体育游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53 ”梁志桑.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70 许卓 .学前儿童体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33 -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 188 硕士学位论文 戏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 二、游戏指导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指导”的解释为“指示教导;指点引导”。指导即 给予某人以帮助或者建议,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或年长的人给予他人的帮助或 建议。而在学前儿童游戏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对儿童施加一定的影响或 干预,即游戏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②曹中平?教授 在《儿童游戏论》中指出,游戏指导的艺术在于保持而不破坏游戏的自主性和创 造性,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把教育的意图转化为幼 儿的游戏行为,从而保证游戏的目标渗透在游戏的过程中,并且以隐蔽的方式实 施指导。 本研究中的“游戏指导”,是指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组 织的集体游戏教学,教师在正确的教学指导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采取一定的指导 策略,通过自身的示范或者是语言的讲解等指导方式,对活动中幼儿施加的一定 的影响,以此来完成游戏教学,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四节文献综述 一、关于户外体育游戏的研究 (一)有关户外体育游戏价值的研究 游戏活动的开展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兴 趣和注意主要集中在户外,儿童喜欢在户外自由的展示自己的天性,同时,户外 确实存在着室内不能发挥的优势。户外体育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较室内活动有着更 为重要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户外游戏巾,儿童的自主性得 到了增强,主体性获得长足的发展;二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增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昕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版)[Z].商务印书 馆' 2002: 1619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 3宁:3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7 曹中平.儿童游戏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299 6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张按颖、张世峰(2010)认为,户外游戏不仅是室内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 伸,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与室内游戏相比较,户外游戏不受场地、 活动空间的限制,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在户外游戏中,能给 予幼儿更宽阔的游戏空间,幼儿可以自主安排游戏内容和游戏时间。 吴锦智`? (2010)认为体育游戏的价值体现在增强身体素质,辅助发展素质 教育和 宽社会交往的范围三个方面。孟刚"(1996)认为体育游戏对人的情感 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他认为,作为一种令人身心愉悦的活动,体育游 戏不仅能增强青少年儿童的自信心,还能丰富青少年儿童的情绪、情感体验,在 游戏活动中,还能磨练儿童的意志,增强儿童的心理品质,提高儿童的抵抗挫折 的能力。 (二)有关户外体育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 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环境的创设是开展户外体育游戏的一个重要环节,户外体 育游戏的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环境,它可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成长需 要。教师通过精心创设的户外体育游戏环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幼 儿游戏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刘炎认为,在设计和评价幼儿园游戏场地时,应遵循 以下四个基本原则:安全性、因地制宜性、多样性和可接受性。 杨元花(2005)在充分认识户外游戏环境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创设 适合儿童的户外游戏环境非常重要,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方式进行户外游戏环境的 创设:一、鼓励儿童参与环境的创设,让儿童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发挥他们自 身在环境创设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游戏空间的创设包括适宜的游戏 场空间和注意与室内游戏环境的融合;三、游戏材料的选择则涉及到人工设备、 活动材料以及简单工具;四、假期(自由)游戏的保留。自由游戏是自由的,有很 多游戏材料的,是自主的和互动的游戏;五、自然、奇幻特性的创设主要可以展 现美和保留历史特色、创设新颖的、吸引人的游戏场所。 “张在颖、张世峰.英国开展户外活动的理论和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08期 `吴锦智.浅谈体育游戏教学的价值和实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 (总第111期) '孟刚.当议体育游戏的价值m.武陵学刊,1996年5月第17卷第13期 、杨元花.论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年9月第6卷 第3期 . 7 硕士学位论文 桐嘎拉嗄? (2008)认为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环境不仅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 力,还可以促进儿童学习动作技能。他主要通过对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的分析, 色彩对儿童身心的影响,以及儿童对色彩的感受,提出了儿童户外游戏环境设计 中的色彩选择和色彩设计要点。通过不同的色彩使儿童户外游戏环境具有生动、 鲜明、有趣的特色,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与智力开发,有利于儿童意志和性格 的锻炼,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活动与交往的需求。 侯爽? (2004)则主张儿童户外游戏环境设计从儿童对户外空间的感受、儿 童户外活动的年龄分组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对游戏环境的不同需求这三个方面 出发。 王萍、祁素萍③(2012)剖析目前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儿童户外游戏设施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设计中存在的安 全隐患以及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缺乏创新性、互动性和挑战性)的基础上提出 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如,应加强安全性设计;富游戏设施,提高儿童的兴趣 点;丰富空间的游戏内容,创造优质环境资源;加强设计的创新性、互动性和挑 战性)。而孟秀华? (2011)指出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环境可以从创设良好的活动环 境和创设愉悦的心理氛围来规划。他还指出可以因时因地,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械, 并且要根据目标选择、根据材料特征选择、根据季节的影响选择体育器材。而且 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如引导幼儿探索体育器材的 多种玩法、让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时,不受现场的材料和自制材料的影响。 (三)有关组织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研究 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是设计实施的关键过程。蔡惹红? (2000) 尝试从“四结合”入手,科学组织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过 程,提高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四结合”是游戏活动组织的四个维度,分 别指: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这是游戏活动组织的方式;2、传授与启发相结合, 这是游戏组织的教学发方法;3、保育与教育相结合,是指游戏活动组织的原则; 4、生理和心理相结合,则是指游戏活动组织的目的。 “桐 拉喝.浅谈户外游戏环境欧系设计中的色彩设计m.山东林业科技,2008年第4期 侯爽.儿童户外游戏环境设计浅谈m.北京林园,2004 (2) :王萍、祁素萍.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第95期 "?盂秀华,多种策略优化中班户外体育m.科技创新导报,2 0 n 蔡蒸红,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四结合"[J]. 8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吴锦智(2000)认为应该从游戏、学生、内容这三个方面组织和实施体育 游戏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做好游戏活动的准备工作一一了解游戏特征;其次要选 择灵活多变的游戏内容一一了解学生年龄特点;最后要组织活而不乱的游戏方法 一一了解活动内容特征。 陈姗阁②(2000)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法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掌握户 外体育活动组织流程的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都足建立在教师首先介绍活动内 容、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最后再要求全体幼儿进行集合、小结、结合:1、“先 分后和”模式是指幼儿先分散活动,接着教师再组织集体活动;2、“先和后分” 模式指教师组织集体活动,然后幼儿分散活动;3、“先主后辅”模式则指幼儿分 散活动,最后集合、小结、结束;4、“集体教学”模式则是教师组织集体活动, 最后小结、结束。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体质状况的幼儿,教师可以灵活采用不 同的方法,以便户外体育活动能很好地开展。 二、关于幼儿游戏指导的研究 (一)关于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 丁海东③(2003)提出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以自身为媒介、 以材料为媒介和以儿童为媒介三大类。其中,以自身为影响媒介的策略是指在游 戏过程中教师介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指导策略:平行游戏策略、合作游戏 策略和领导游戏策略。 邱学青④(2004)对自主性游戏指导的具体策略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且提 出了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将教育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在 环境中,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这是一种隐形的指导;二、教师通过观察的幼儿 的游戏,明确幼儿的游戏需要,这是教师亲自参与幼儿游戏,是一种直接的指导; 三、教师结合幼儿的游戏经验,对幼儿进行建构指导。 1 '吴锦智.浅谈体育游戏教学的价值和实施[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10年第10期 (总第111期) -2?陈珊阁,关于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色思考[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10年第2 期(总第103期)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辽宁:il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22 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J]..幼儿教育,2004年第11期:16-18 9 硕士学位论文 韦素琉? (2010)指出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教 师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使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和满足; 二、教师仔细观察幼儿游戏进程,对幼儿进行引导;三、教师要特别关注对幼儿 游戏过程中安全指导。 (二)关于游戏指导方式的研究 大多数游戏研究者都非常关注对游戏指导方式的研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 下,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指导方式。教 师在儿童游戏过程中的身份既是幼儿的游戏指导者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因此很 多研宄者认为,应该将游戏外指导和游戏中的指导相结合。 华爱华②(1998)提出游戏的两种指导方式:外在的间接指导和内在的直接 指导。究竟哪一种指导方式较好,没有一种定论,关键教师应根据游戏的需要和 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指导方式。 丁海东③(2001)指出游戏有内外两种指导方式,内指导是指教师作为幼儿 的游戏伙伴与幼儿共同相处与游戏情景中;外指导是教师作为教育者身份为幼儿 提供的外界帮助和支持。 秦旭芳(2002)将教师指导行为主要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言语的 方法包括建议、评论、描述、询问、重复和提问,并提炼了六种教师指导行为影 响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途径:直接指导、情感支持、树立榜样、强化、创设环 境、干预矫正。邱学青(2005)则根据教师在游戏中影响活动的形式把介入游 戏的方式分为平行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和垂直式介入法这三种。 梁玉华@ (2009)指出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有四种:直接帮住幼 儿操作、示范操作、讲解指示、启发引导,并指出不同指导方式对幼儿科学学习 的影响不同,因此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指导方式。 (三)关于游戏介入时机的研究 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关系到幼儿游戏的主体性的发挥。适宜的介入时机是有 “韦素晴.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0年4月下旬总第184期:74-75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27-228 丁海东.幼儿角色游戏的两种现场指导方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31_32 ?秦旭芳.教师教育行为影响幼儿社会性行为的研究[J].沈阳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26 4梁玉华.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指导方式研究[J].课程与教学,2009 10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 效指导的前提,也能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的功能和其应有的价值。 华爱华? (1998)指出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取决于教师如何正确把握介入 游戏的准确时机。倘若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正确,就可以拓展和提高孩子的游戏 水平和层次。反之,可能会抑制他们的游戏。游戏的介入时机则取决于成人的期 待和儿童的需要。 邱学青`7' (2005)认为,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需要视观察需要而定,适 的 帮助幼儿发展并延伸其游戏,在介入幼儿游戏之前,最好先预计其可能的后果是 什么。 常職③(2006)提出,影响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介入时机的因素有以下几类: 游戏状态、教育目标、师幼关系、空间因素以及教师个体特征。 (四)有关游戏指导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只有教师合理、有效的指导幼儿游戏才能使幼儿身心获得全面发展。邱学青 ? (2003)总结了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教师对游戏的过程一 一情节的发展缺乏真正的观察;教师对游戏的主人一一幼儿缺乏足够的尊重;教 师对幼儿游戏的特点,年龄差异缺乏真正的认识。 上海市南西幼儿的教师通过对大量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案例,发现以下四 点:一、在幼儿的自由游戏中,教师主动行为明显多于教师的受动行为;二、在 主动行为中,教师的主观型多于教师的引导型行为;三、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指 导的频率很高,而指导效率较低;四、根据调查显示,教师的观察行为是非常有 限。③ 常聰⑥(2006)通过对幼儿园游戏指导现状的研究发现,教师对游戏的指导 频率高而有效性低的原因,是由于教师观察幼儿活动的时间不足,并且教师对游 戏缺乏专业、深入的观察;教师介入时机的选择则主要体现了教师的主观性判断; 注重游戏的外在功能,忽视内在功能:教师的指导思想和指导行为之间存在一定 的差距。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29 '邱学青.自主性游戏中教师指导语言策略的探究[J].早期教育,2003,第丨2期 常游.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5) 冗邱学青.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研究与探索,2003,03:4-5 “许政涛、陈宪.幼儿游戏观察指导[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5) 11 硕士学位论文 综述所述,关于游戏指导的文献虽然有很多,研宄者总结了指导过程中的一 些规律,同时也发现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足。但是关于教师指导户 外体育游戏的研宄文献相对还是较为缺乏。 第五节研究方法 本研究试图采用多种研宄手段,旨在发现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过程中所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地建议以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教师游戏指导的有效性。 一、观察法 本研宄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宄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 的,用自己的感官或者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研宄对象,从而获得一手资料。 (一)观察内容 研究者在长沙市的一所省示范性幼儿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观察,并且根据该 园的教学计划,收集了相对独立而不重复的大、中、小班各10个户外体育游戏, 总共30个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二)观察方式 本研宄主要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通过采取现场录像的方式收集观察样本, 对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进行现场观察。 (三)游戏指导的操作定义 在本研宄中,游戏指导是指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身 体素质的发展和培养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游戏的兴趣,教师在正确的游戏指导理念 的影响下,根据对游戏活动情境的观察与判断,运用一定的游戏指导方式,选取 适宜的游戏指导对象,从而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学影响。该操作性定义可以从以 下五个层面解释:第一,从游戏指导的场景上来看,游戏指导发生在幼儿园户外 ? 体育游戏中;第二,从游戏指导发生的原因,是根据教师对游戏的观察,集中指 向幼儿的游戏行为;第三,从游戏指导的目的上,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为促 进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第四,从游戏指导的方式上,教师会综合运用语言、动 作等多种游戏指导方式;第五,从游戏指导的结果上,可能对促进幼儿游戏的发 12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展,也可能对幼儿游戏没有任何作用,或者抑制幼儿的发展。 (四)观察的维度 本研宄主要通过游戏指导方式、游戏指导策略和游戏指导效果这三个指标来 确定户外体育游戏指导观察记录的维度。 根据关于游戏指导方式的研究,本研宄将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方式分为语言指 导方式、动作(非语言)指导方式和语言加动作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表1 一1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方式的观察指标 语言指导方式 主要使用游戏指导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 动作(非语言)指导方式 主要使用游戏指导动作对幼儿进行指导 结合游戏指导语言和游戏指导动作对幼儿进行 语言加动作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士日寸 本研宄中的游戏指导策略主要是根据教师在游戏指导过程中选择的游戏对 象来定义的,主要分为集体指导策略、分组指导策略和个别指导策略。 表1 一2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策略的观察指标 i、指导策略 面向全体幼儿的指导 分组指导策略 根据游戏需要或者幼儿发展水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导 个别指导策略 对个别幼儿的指导 通过参考丁海东以及华爱华?等人的研宄,本研究按照教师指导行为对幼儿 户外体育游戏产生的不同的影响,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反应,将教师游戏指导的 效果分为正效指导、无效指导和负效指导三种类型。 ^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辽宁:2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0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3 硕士学位论文 表1 一3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效果的观察指标 1、幼儿接受教师的指令,并完成指令;2、教师的游戏指导能激发 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3、幼儿的动作较之前有所进步;4、教师 正效指导 的游戏指导使整个游戏环节连贯;5、教师指导动作标准,指导语言 准确 1、幼儿无视教师的指令;2、幼儿不明白教师的游戏指令;3、教师 无效指导 对幼儿的指导,没有使幼儿游戏行为产生任何变化 1、教师干扰、打断幼儿游戏;2、教师阻碍幼儿自由创造游戏行为; 负效指导3、教师约束幼儿的动作发展;4、教师指导动作不标准,指导语言 不规范;5、教师指导使幼儿产生负面情绪 (五)编制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包括编号、游戏场地、游戏主题、开展游戏的班级、指导教师、 游戏开始的时间、游戏结束的时间、游戏指导的基本过程(教师是如何进行游戏 指导的)、游戏活动的情境、游戏使用的材料和备注等。其中备注是指研究者对 观察活动的即时性感悟或者感想。(附录一) 表1 一4户外体育游戏名称及基本情况 游戏名称 编号 时间 班级 场地 材料 指导老师 翻山越岭01 2013.10.1大一班风雨操场J动Z (女) 4 木、J朋床 趣味跳绳 02 2013.10.1 大一班 大操场 绳子 W (男) 6 一起严 03 肌10.2大一班細脚步器—^L (女) 走 1 2013 10 2 飞机大战 04 ? □ 中二班 风雨操场 平衡台 W (男) 2 2013 10 2 转,转,转 05 “ 大一班 大操场 滑板 W (男) 3 厂紐丨0.2 — 大一班大操场W (男) 来倒滑 4 2013 10 2 皇球接力 07 小一班 风雨操场 垒球 W (男) 8 g兆高 I 08 I 2013.10.2 I中三班I风雨操场I 椅子丨 W (男) 14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8 小小毛毛 2013103 ^ 09 ? ? 小二班 大操场 布袋 W (男) . 虫 0 打果果 丨0 2013.11.1 中三班 风雨操场 羊角球 W (男) 快乐轮滑 n 2013.11.4 中一班 大操场 轮滑 W (男) 我县平衞 12 2013.11.5 大三班 大操场 平衡台 X (女) 周手 长江匕13 2013.11.5 中二班 风雨操场 彩虹桥 W (男) 丢手编 14 2013.11.5 大一班 大操场 手编 Z (女) 骑着羊角 “ 15 2013.11.6 大一班 大操场 羊角球 W (男) 球 可爱的小 : 16 2013.11.7 小一班 大操场 彩虹桥 W (男) 桥 长江七号 17 2013.11.7 小二班 大操场 平衡台 W (男) 布袋运球 18 2013.11.7 大一班 大操场 布袋 L (女) 小小搬运 2013.11」 ^ 19 1 小四班风雨操场 滑板 W (男) 2013 11 I 过小桥 20 中二班风雨操场 平衡木 W (男) 2 让,试大一班大操场脚步器W (男) 试 3 2013 11 1 彩虹伞 22 3 “ 中三班风雨操场 彩虹伞 G (女) 推篮球 23 小三班风雨操场 篮球 H (女) 快乐拍球 24 中二班 大操场 篮球 W (男) 25 小一班大操场布袋 W (男) 袋鼠 0 0 A 1 "7 1 1 > 过小桥 26 1 小二班 风雨操场 平衡木 W (男) 生 =娜 27 2013^11.2中二班大操场 球W (男) 跳 6 我是攀爬 7013 11 2 ” 28 “ ? □ 小一班 大操场 攀岩墙 W (男) 者 7 2013丨丨2 快乐轮滑 29 ,` 中一班 大操场 轮滑 W (男) /J、/j、彳般运 猾"'板、独 30 2013.12.9 小一班风雨操场 二 W (男) 工 I I I 脚椅 I 15 硕士学位论文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本文的辅助研究方法,本研究的访谈对象则是进行游戏指导的教 师,根据教师自愿原则,对每位教师进行单独访谈,持续20—30分钟。在征求 每位教师同意的基础上,研究者对访谈全过程进行录音,并现场记录访谈内容。 本研宄采用访谈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教师对游戏指导的理解和相关见解, 从教师的角度获取游戏指导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种访谈形式,一种主要是 在观察户外体育游戏的现场,当研宄者对教师指导活动产生疑问时,在游戏结束 后,即刻对教师进行访问,以了解教师游戏指导的意图或动机。另一种则是比较 正式的访谈,在征求教师同意的基础上,按照笔者设计的访谈提纲对教师进行访 谈。(附录二) 三、文献法 本研究通过搜索有关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专著和论文,阅读大量的相 关文献资料,仔细研读关于户外体育游戏的理论专著,借以了解有关户外体育游 戏的资讯,关注游戏指导的研宄动态,为论文的开展做好铺垫准备。 第六节研究过程 一、准备过程 研究者通过收集各种关于户外体育游戏的文献,制定出访谈提纲以及观察 记录表,并选择好研宄对象。选择长沙市某示范性幼儿园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在 该园进行实习,便于连续观察其 展的户外体育游戏,而且该园开展的户外体育 游戏也比较系统,便于 展研究。 二、观察过程 2013年10月14日至2014年1月10日,为户外体育游戏观察的时间,通 过为期三个月的现场观察,通过釆用现场录像或者现场记录的方式,收集了 30 16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 个研宄样本,这些户外体育游戏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三、总结过程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量化。根据整理出来的资 料,撰论文。 17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现状 集体性的户外体育游戏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游戏指导可以有 效的引导集体游戏的整体进程。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主要包括游戏准备过程、游戏介入过程和游戏评价 过程。教师的游戏准备过程是指对游戏材料的投放和游戏场地的创设;教师的游 戏介入过程是指教师对游戏过程的指导,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 游戏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户外游戏活动;教师游戏评价是指在游戏活动 结束后,对幼儿的活动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 本文所研宄的游戏指导主要是教师对户外体育游戏过程的指导,即教师的游 戏介入过程。通过研宄发现,教师对户外体育游戏过程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游戏指 导方式、游戏指导策略和游戏指导效果这三个方面。因此,研究者主要从这三个 方面来分析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现状。 第一节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方式 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不同的游戏情境,教师会采取不同的游戏指导方 式。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教师通常以外在指导者的身份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以 此来引导、说明、建议和鼓励幼儿游戏。通过关于游戏指导方式的文献综述的分 析,游戏指导主要有语言指导方式和非语言指导方式。非语言指导方式是指除了 使用游戏指导语言外,教师还充分利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 动的方向等非语言的手段,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 本文所要研究的“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主要将“七大基本动作”的学习融 入幼儿游戏过程中,因而,教师的动作示范在游戏指导中尤为重要。因此,研宄 者根据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特点,将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方式分为以 下三类:语言指导方式、动作(非语言)指导方式和语言加动作相结合的指导方 式。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是教师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将游戏指导语言与游戏指导 "□` 丁诲东.学前游戏论[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9~330 18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动作相互结合在一起对幼儿进行指导;语言指导方式是指教师在户外体育游戏指 导的过程中主要使用游戏指导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动作指导方式则是指教师在 游戏活动中主要使用游戏指导动作对幼儿进行指导。 一、游戏指导方式的一般状况 (一)三种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方式的比较 表2— 1 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方式 教师指导行为 语言指导 动作指导 语言+动作指导 合计 数量(次) 202 116 341 659 百分比(%) 30.7 17.6 51.7 100 由表2-1可知,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教师主要运用的游戏指导方式是语言加 动作指导,总共出现了 341次,占教师指导行为总次数的51.7%;其次是语言指 导方式,有202次,占教师指导行为总次数的30.7%;最后是动作指导,出现了 116次,占教师指导行为总次数的17.6%。 研宄结果表明,由于幼儿的学习特点,动作指导方式通常是与语言指导方式 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因而,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的指导方式是语 言加动作指导方式,辅之以语言指导方式和动作指导方式。 (二)不同年龄班教师在三种游戏指导方式上的差异比较 19 硕士学位论文 表2—2 不同年龄班教师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方式的状况 教师指导方式 语言指导 动作指导 语言+动作指导 合计 数量(次) 71 29 121 221 小班 H分比(%) 32.1 13.1 54.8 100 数量(次) 78 35 112 225 中班 百分比(%) 34.7 15.6 49.7 100 数量(次) 53 52 108 213 大班 百分比(%) 24.9 24.4 50.7 100 X2 22.329* 27.477** 18.079 P 0.034 0.002 0.054 (注:*为P<0.05,表示差异显著;"为PO.Ol,表示差异极其显著) 表2—2表明,教师对待不同年龄班级的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时,主 要采取的是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其在三个年龄班的比例分别为小班占54.8%, 中班49.7%,大班50.7%,通过卡方检验发现教师对待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运用 的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上差异不显著;其次是语言指导方式,三个年龄班所占的 比例分别是,小班32.1%,中班34.7%,大班24.9%,不同年龄班存在显著的差 异;最后是动作指导,三个年龄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小班13.1%,中班15.6%, 大班24.4%,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由此可见,对 待小班和中班的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通常采用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和语言指导 方式,教师较少单独使用动作指导方式,而对待大班的幼儿,教师主要运用语言 加动作指导方式,辅之以语言指导和动作指导。综上所述,不同年龄班教师在语 言指导方式和动作指导方式上的差异较大。 二、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的状况 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过程中,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使用的频率最 高。在本研宄中,共收集了 341个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研宄者通过对这些指导 行为的分析,根据指导者的指导意图,将语言加动作的指导方式分为:教师演示、 幼儿示范和帮助纠错这三大类。 20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一)三类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的比较 表2—3 户外体育游戏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的状况 语言+动作指导方式 教师演示 幼儿示范 帮助纠错 合计 数量(次) 200 70 71 341 百分比(%) 58.7 20.5 20.8 100 由表2—3可知,教师使用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亲自演示为主, 共出现了 189次,占户外体育游戏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的55.4%。其余依次是幼 儿示范和帮助纠错,其出现的次数分别是79次和73次,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3.2% 和21.4%。由此可以总结出,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通常是以教师演示为主。 (二)不同年龄班教师在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上的差异比较 表2—4不同年龄班教师户外体育游戏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的状况 语言+动作指导方式 ` 教师演示 幼儿示范 帮助纠错 合计 数量(次) 75 16 30 121 小班 百分比(%) 62.0 13.2 24.8 100 数量(次) 69 21 22 112 中班 百分比(%) 61.6 18.8 19.6 100 数量(次) 56 33 19 108 大班 百分比(%) 51.9 30.6 17.6 100 X- 22.400 11.150 11.000 P 0.319 0.346 0.529 (注:*为P<0.05,表示差异显著;**为PO.Ol,表示差异极其显著) 表2—4表明,教师对待不同年龄班使用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均主要以教师 演示为主,幼儿示范和帮助纠错为辅;小班教师演示所占的比例最高,占62%, 其次是中班和大班,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班教师使用教师演示指导不存 在显著差异。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示范的次数逐渐增多,小班幼儿示范所 21 硕士学位论文 占的比例是13.2%,中班所占比例是18.8%,而大班最高为30.6%,通过卡方检 验发现,不同年龄班幼儿示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教师使用帮助纠错这种指导方 式,在三个年龄班级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4.8%、19.6%和17.6%,通过卡方检 验,教师对待不同年龄班使用帮助纠错指导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不同年龄 班教师在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上差异不大。 三、语言指导方式的状况 (一)六类语言指导方式的比较 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过程中,语言指导方式使用的频率仅次于语言 加动作指导方式。研宄者通过对所搜集到的关于游戏指导语言资料进行整理分 析,再通过借鉴丁海东等人的相关研宄成果,得出在户外体育游戏指导过程在, 使用的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类:鼓励、指令、描述、评价、询问和建议。面对不同 的游戏对象和不同的游戏情境,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指导语言的类型。 表2—5户外体育游戏语言指导方式的状况 语言指导方式 鼓励 指令 描述 评价 询问 建议 合计 数量(次) 26 76 68 11 11 10 202 百分比(0/。) 12.9 37.6 33.7 5,4 5.4 5.0 100 由表2—5可知,在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使用指令性和描 述式的语言进行游戏指导。其中,指令性语言和描述式语言出现的次数分别为 75次和73次,共占73.2%;其次是鼓励式语言的使用,其出现了 24次,占语言 指导的11.9%;而评价、询问和建议式语言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三者共占语言指 导的14.8%。 (二)不同年龄班教师在语言指导方式上的差异比较 22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 表2—6不同年龄班教师户外体育游戏语言指导方式的状况 语言指导方式 鼓励 指令 描述 评价询问 建议合计 数9(次) 8 30 26 4 2 1 71 小班 百分比(%) 11.3 42.3 36.6 5.6 2.8 1.4 100 数量(次) 11 28 25 5 5 4 78 中班 百分比(%) 14.1 35.9 32.1 6.4 6.4 5.1 100 数量(次) 7 18 17 2 4 5 53 大班 百分比(%) 13.2 34.0 32.1 3.8 7.5 9.4 100 X2 5.091 16.000 14.875* 2.010 3.067 3.900 P 0.278 0.100 0.021 0.366 0.547 0.142 (注:*为P<0.05,表示差异显著;**为PO.Ol,表示差异极其显著) 由表2—6可知,教师对待不同年龄班使用语言指导方式均主要以指令式和 描述性语言指导为主,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班教师使用指令式语言指导 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年龄班教师使用描述式语言指导存在显著差异。其次 是鼓励式语言指导,小、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所占户外体育游戏语言指导的百 分比分别是11.3%、14.1%和13.2%,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班教师使用 鼓励式语言指导不存在显著差异。评价、询问、建议式语言指导在三个年龄阶段 所占的比例均不高,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建议式语言指导的次数逐渐增多, 小班所占的比例是1.4%,中班所占比例是5.1%,而大班最高为9.4%,通过卡方 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班评价式、询问式和建议式语言指导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因 此,不同年龄班教师只在描述指导上差异较大,其他几类语言指导差异均不显著。 (三)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语言的特点 语言是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游戏指导语言是传递游戏目的的重要媒 介,也是影响幼儿游戏的重要手段。在本研宄中,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语言 的特点不仅体现在语言指导方式中,还体现在语言加动作指导方式中。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不单只有教师动作的示范,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合 23 硕士学位论文 理使用指导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向幼儿传授动作技能。指导语言是指教 师运用教学语言来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它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指导语言使用的是否合理、恰当,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教学质 量。教师的指导语言的合理使用能使幼儿规范对游戏器械的操作,树立正确的规 则意识,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它是嫁接师幼对话的桥梁,也是幼儿顺 利开展游戏的保障。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语言通常是与动作示范一起 的使用。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师通常更倾向于采用中性或者肯定的 语言与幼儿进行沟通,尽量减少否定性语言的使用。 通过对游戏样本的分析,发现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游戏时,所使用 的语言呈现以下几点: 1.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师幼之间的对话语言不断增多 教师应当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幼儿才能在师幼对话中畅所欲 言。在户外体育游戏的集体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语言来描述、讲解动作,说明 游戏的任务、玩法和规则,从而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的意义有更明确的 理解,同时,教师的语言也为儿童描述自己的行为提供了范例。户外体育游戏中, 师幼之间语言交流的频率较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师幼之间对话的次数则会 增加。 小、中班的幼儿,通常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相应的动作指令, 彼此间对话的频率比较少,教师对小班主要取用的讲述的方法,教师是主角,幼 儿是一个承受者。而在大班,师幼之间的对话则会增加。教师更注重与大班年龄 阶段的幼儿进行游戏经验的交流,与幼儿一同总结动作技巧,分析原因。教师会 通过釆取提问、询问或者建议的方式,鼓励幼儿相互间的合作,探索游戏的多种 玩法,注重幼儿相互之间经验的交流。 以小班游戏《推篮球》(模拟喜洋洋打击灰太狼的游戏场景)为例,我们可 以看出师幼对话中存在的问题。 推篮球 一、练习准备阶段。教师化成魔法师,男孩子化成喜羊羊,女孩子化成美羊 羊。 教师:“今天魔法师给你们变来了一个很好玩的玩具——篮球,你们来看看 魔法师,是怎么来玩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 ” 24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幼儿:“想”。 教师:“每个人都有机会的哦,那喜羊羊们站在一起,美羊羊们站在一起。” 分组去拿篮球,女孩子先拿篮球,女孩子站在这一条线上,男孩子没有拿到球, 教师:“男孩子先找一个女孩子做朋友,站到她的对面,等一下她就把球推 给你了,你们一起学本领。”幼儿显然没有领会一对一的站好的概念,女孩子抱 着球,而男孩子并没有对着女孩子站好,可见教师指导的还是没有到位。最后, 教师拉着幼儿对好了。 1、女孩子推给男孩子。教师:“女孩子,准备!那我们要怎么推篮球给我们 的喜羊羊呢? ”教师站到女孩子和男孩子的中间,面向女孩子,动作示范:“我 们要站起来,伸直自己的膝盖,双手拿着球放在自己的小脚的中间,再往前推, 看看我们的力气有多大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幼儿也跟着模仿老 师的动作。) 2、男孩子和女孩子找朋友,把球推给你的好朋友。教师“预备,一、二、 三”。男孩子开始把球推给女孩子,教师强调双腿要伸直,要用力推。 3、自由练习,相互推小球。 二、打击灰大狼。 教师:““可。可呵呵,灰大狼快要出来了,小羊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 幼儿:“准备好了。” 教师:“那魔法师现在来检查下你们练习的怎么样了,看能不能打到可恶的 灰太狼。”先检查女孩子,教师:“预备动作准备好,双脚分开,伸直双腿,开始 ——推”。检查男孩子,“各就各位,预备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等待小朋 友们都站好了,做好准备动作了,再说开始,没站好的孩子,教师提醒他要站好, 一般是动作示意) 几轮过后,教师总结:“我们只有站起来,用大大的力气,才能把球推的远 远的,是不是? ” 男孩、女孩每人一个球。 教师拿出魔法水:“魔法水不是小羊的,是灰太狼的,他呢?想用魔法水来 攻击青青草原的小羊们,所以我们能不能让魔法水出来?那等下,就要用你们的 刚刚学到的本领,把魔法水推倒,好不好? ” 25 硕士学位论文 幼儿:“好。” 教师:“那你们现在就去准备准备。” 教师在前面约5米的样子,放置魔法水(半瓶水的样子)。 教师:“美羊羊站在前面的线上,喜羊羊站在后面的线上。等美羊羊打到魔 法水之后,就站到喜羊羊的线上去,喜羊羊就向前站到美羊羊的位置上。” 教师站在前面示范动作:“美羊羊们准备,看老师是怎么准备的? ”观察幼 儿的准备情况,帮助幼儿调整位置。“一、二、三,开始”幼儿能推倒很多的瓶 子。“你们还历害啊,推倒了这么多的瓶子,真的太棒的!但是,美羊羊赶快带 着你的球躲起来,不能让灰太狼发现了,快快快。现在请喜羊羊到前面来”。 “喜羊羊准备,再次交代,喜羊羊你们等下把子弹打出去之后,就要带着自 己的子弹,躲在美羊羊的后面,不能让灰太狼发现了,知道吗? ”“各就各位, 预备起。”轮流玩球打瓶子。(教师每次都会等幼儿全部都准备好了,再说开始) 从上述的案例我们可以分析出,小班的幼儿由于其认知能力和游戏经验的缺 乏,不知道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推篮球,需要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不停地用语言提 醒幼儿,在整个游戏活动中,都是教师以简明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示范,帮助幼 儿学会游戏的玩法,掌握游戏的规则。师幼之间的经验交流很少,对话也很少。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指导语言也多是指令式语言,幼儿回答的次数仅有3次, 回答也是封闭式的,例如“想”、“好”和“准备好了”。幼儿只有在教师的正确、 有效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动作的练习。 以大班户外体育游戏《合作跳布袋》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师幼之间对话频率 明显增强。 合作跳布袋 1、在活动准备环节,教师先让幼儿自己尝试与朋友一起手拉着手跳。教师提 问: 教师:两个人一起跳的时候怎么样才能跳的快? 幼儿:两个人要同时一起跳。 教师:假如我跟W为好朋友,那你们看看这样跳能不能跳的快?(找个小朋 友和他一起跳,交代虽然身高不一样,但是只要手牵手还是能跳的,让老师的同 伴先跳,老师的节奏和同伴不一致) 幼儿(发现问题):不能,因为一个跳的快,一个跳的慢,重要的是要同时 26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 跳。 2、游戏环节(合作跳布袋) 教师先找朋友,两个人试着往前跳,用哪种方法跳的最快?(讲清游戏要求 后,再要求幼儿活动。幼儿自己尝试,从起点跳到终点,再往回跳。) 全体幼儿坐在地上休息,教师提问:刚刚你们两个人在一起跳的时候,用的 是怎么样的连接方法? 幼儿A:两只手牵在一起,另一只手提着袋子。(提醒其他幼儿注意看) 幼儿B:交叉牵,d牵在e的絕子上(示范不一样的方法) 幼儿C:布袋的耳朵穿过另一布袋的耳朵,这样将布袋连接的更稳了。 教师再提问:“什么时候才能跳的最快? ” 幼儿反馈:两个人同时一起跳。 从上述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幼儿己有“跳布袋”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让 幼儿自己尝试和同伴一起跳,之后再提问,由幼儿自己总结游戏经验,启发引导 幼儿自己尝试多样化的方法。由于大班的幼儿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 可以与这个阶段的幼儿进行经验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多次使用提问的方式,激发 了幼儿自主的尝试的能力。而幼儿也非常主动的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所提的问 题都是开放式的问题,需要幼儿通过自身的游戏经验,创造性的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在提出“用怎样的连接方法合作跳布袋? ”这一问题之后,大班的幼儿踊跃、 积极发言,对话的次数明显增多,幼儿能够自主总结自己的游戏经验,并且在教 师的指导下,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并且幼儿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对其 语言表达、组织能力的也有很大的提升。 通过比较小班和大班两个不同年龄班的教学实况,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幼儿 动作水平的完善和幼儿游戏经验的增多,师幼之间的对话明显增多;小班年龄阶 段的幼儿是封闭式的对话,而大班幼儿则是创造性的对话;相对来说,大班幼儿 更倾向于将自己的游戏经验与同伴分享,回答更积极。 2.指导语言精简化 幼儿的理解水平有限,过于烦冗和拖沓的话语,幼儿将难以明白,尤其是小 班的幼儿。教师的指导语言必须符合幼儿的特点,教师的表述必须清晰化,儿童 27 硕士学位论文 化,尽可能将游戏规则、要求准确的传递给幼儿。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概 括性强的指导语言来描述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使幼儿清楚地知道动作的要领与做 法,特别是一些技能、技巧的展示力求精准,示范到位。指导语言的精炼化,能 准确传递出教师的指导意图,使幼儿快速获取教师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例 如“请你跟我这样做”、“请你看我怎么做的”这类清晰、精炼的指导语言能提高 幼儿学习动作的效率。 有时,可采用口诀来提示,使指导语言简短精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中班的幼儿在走彩虹桥的时候,教师就会指导幼儿:“手打平,走中间”。玩羊角 球的时候,就指导:“往上抛,再夹住”。在轮滑活动中,教师:“抬腿、弯腰、 翘屁股”、“刹车变`小龙奸'”。这既顺口,又简洁、易懂、易掌握。而教师在讲 解游戏规则的时候,一般使用“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请闭上”、“立正, 一、二”等语言来提示幼儿。 教师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能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并且以游戏情节所需要的 角色语言来引导游戏的进程,幼儿的参与度会提高,游戏兴趣也会高涨。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游戏情境,可以使幼儿产生 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使幼儿进入教师 描述的游戏情境中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教师通常会创设各种 游戏情境,幼儿则在游戏情境中扮演各种角色,其中就有小羊、小青娃、小袋鼠、 小熊、小乌龟等各种动物。教师有意识使用游戏中游戏角色的语气来表达。例如 在中班幼儿玩羊角球的时候,教师对幼儿说:“今天小熊爸爸要带领我的小熊宝 宝去打果子,那熊爸爸每吹一次口哨,那熊宝宝就打一次果子”。 节奏感强的指导语言的使用,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对小班的幼儿,教师就会使用“抱抱团,压压腿;抱抱团,扭扭头;抱抱团,伸 伸手”等节奏性强的指导语言,幼儿在活动中也觉得非常有趣。而“小手拍起来, 拍起来”、“小手甩起来,甩起来”、“小脚踏起来,踏起来”等这类节奏感强的指 导语言在户外体育游戏指导中也很常见的。 3.指导语言的趣味性 幽默的语言能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同时也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幽默、富有 童趣的教师指导语言,能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体育活动,也能创造 28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 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因为严肃、紧张的教学氛围会抑制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幼儿也会惧怕参与游戏,不利于教师指导教学活动。相反,幽默风趣的语言更能 激发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游戏的积极性。并且,能增强幼儿的印象和记忆,从而提 高游戏指导的有效性。风趣、幽默的指导语言有利于加快幼儿对动作的理解、记 忆和掌握。例如教师在指导幼儿做跳的动作时,说:“地上有老鼠,赶快跳起来 啊”。教师站在平衡台上示范动作,教师假装很害怕的样子,说:“好高啊,我好 害怕啊”。声音、表情演绎的惟妙惟肖。在玩彩虹桥游戏的时候,教师说:“这座 小桥,你看,还真是摇晃的啊 ”。还有在中班的轮滑课时,教师示范错误 的轮滑方式,并假装摔政说:“你看,我这样子就摔践了”。 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在玩中学,男教师一般会使用“亲,这样不可以”、“哇, 他不小心被抓了”、"天黑了,大灰狼来了,赶快到熊爸爸这里来啊。”、“谁要是 掉下去了,外星人就要来抓他来了,所以我们要小心,不要让自己掉下去。”等 游戏指导语言,而幼儿听到这些,都会感到特别兴奋,特别高兴。教师在使用游 戏指导语言的时候,通常会运用肢体动作,将语言表达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形体 动作,使幼儿获得生动的表现,结合讲解过程中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简单的动 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所学的基本动作和技能。 4.指导语言的指令性 户外体育游戏,由于其活动场地的特殊性,教学环境相对来说,较为复杂, 干扰因素很多,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易受影响,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 户外是一个宽阔的空间,也使幼儿的游戏活动增添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保证幼 儿活动安全是教师在组织户外体育游戏时非常重视的。因此,教师常常会利用游 戏规则来约束幼儿的活动。“不能这样玩”,“不能去那里”,“应该这样玩”等词 语都会出现在教师的指导语言里。而且教师为了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能衔接紧 凑,防止活动不能井然有序的进行,必须使幼儿做到有令则行、有令则禁,教师 的指导语言非常斩钉截铁、不容质疑的。当有的幼儿没有教师的指令站在线上的 时候,教师就很严肃的说:“你们有没有看到线啊?请你们站在线上”。遇到一些 不听指挥,喜欢讲话的幼儿时,教师再三提醒,幼儿还是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行 事的时候,教师就说:“请你出去讲话,我不喜欢讲话的小朋友,我不要你了”。 打斗行为通常会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发生。教师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通常会 29 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幼儿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并且禁止幼儿去攻击同伴。但当幼儿在游戏 中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攻击性他人的行为时,教师通常会使用指令式语言对幼 儿的行为加以制止。$n: “不可以这样。”、“你不能这样做,这样太危险了。”、“请 你赶快停下来。” 5.指导语言的情感性 教师与幼儿之间存在一种情感的依恋关系,游戏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中 介。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动作技能的传递,更应该关注幼儿在游 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重视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评价,以及创设适宜的游戏情 境。 教师通过创造轻松活跃的游戏氛围,秉承游戏指导的情感取向,鼓励幼儿积 极地参与到游戏中,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积极正面的指导语言的魅力 在于对幼儿情感的灌输以及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例如,那些胆小,动作发 展迟缓、自信心不强、性格内向、孤僻的幼儿,通过教师语言鼓励幼儿,帮助幼 儿树立自信心。有的幼儿在玩游戏时,不小心摔倒了,无助的哭脸了,教师通常 会走到幼儿身边,縛下身来,鼓励幼儿:“加油,自己站起来,你能可以的,你 真能干。” 游戏指导语言具有感染力和鼓励性。例如,小班的幼儿在使用平衡木玩过小 桥游戏的时候,有个幼儿心里害怕、恐惧,不敢 上平衡木,教师就对这名幼儿 说:“乖宝宝,不要怕,大象叔叔在这里,大象叔叔陪你一起过小桥,加油,你 是勇敢的乖宝宝”。幼儿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逐渐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鼓起 勇气,尝试走平衡木。“一、二,加油,大象叔叔在那边等你”,教师又说:“他 好棒,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教师让一名没有过小桥的男孩子表演,全班幼 儿一起鼓励他,“加油,加油”,教师也帮助他,帮助他树立信心。“不错啊,多 好啊,你其实可以做到的”。 教师使用鼓励式语言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和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让幼 儿知道这样做原来可以得到教师的表扬。而且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一些不良行 为,教师不一定要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式的语言,让幼儿自己将正确的 行为展现出来。 30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 ; 四、动作指导方式的状况 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教师单独使用动作指导方式的次数仅为116次,仅占游 戏指导行为的17.6%,但是通过研宄的观察发现,动作指导方式在某些游戏情境 中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且,研究者根据游戏指导的目的将动作指导方式 分为以下四种:示范、鼓励、引导和纠错。 (一)四类动作指导方式的比较 表2—7户外体育游戏动作指导方式的状况 动作指导方式 示范 鼓励 引导 纠错 合计 数量(次) 58 34 17 7 116 百分比(%) 50.0 29.3 14.7 6.0 100 由表2—7可知,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的动作指导主 要是以示范为主,共出现58次,占动作指导方式的50.0%。除此之外,教师使 用动作来鼓励幼儿也出现了 32次,占动作指导方式的27.6%;用动作来引导幼 儿则出现19次,仅占16.4%;用动作来纠错的次数出现最少,仅有7次,占动 作指导方式的6.0%。 (二)不同年龄班教师在动作指导方式上的差异比较 31 硕士学位论文 表2—8 不同年龄班教师户外体育游戏动作指导方式的状况 动作指导方式 示范 鼓励 引导 纠错 合计 数9(次) 12 12 3 2 29 小班 一 ` 百分比(%) 41.4 41.4 10.3 6.9 100 数量(次) 13 12 7 3 35 中班 百分比(%) 37.1 34.3 20.0 8.6 100 数量(次) 33 10 7 2 52 大班 百分比(%) 63.5 19.2 13.5 3.8 100 X2 25.029** 8.329 2.375 0.373 P 0.002 0.215 0.667 0.830 (注:*为P<0.05,表示差异显著;**为PO.Ol,表示差异极其显著) 表2—8表明,教师对待不同年龄班使用动作指导方式均主要以示范和鼓励 指导为主。首先是示范动作指导,但是不同年龄班的次数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是大班、小班、大班,具体比例是63.5%、41.4%、37.1%,通 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班教师使用示范指导存在显著差异。其次是鼓励指导, 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是小班、中班和大班,具体比例是41.4%、34.3%和19.2%, 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班教师使用鼓励指导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再次是引 导指导,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是中班、大班和小班,具体比例是20.0%、13.5%和 10.3%,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班教师使用引导式动作指导则不存在显著 差异。最后是纠错指导,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是中班、小班和大班,具体比例是 8.6%、6.9%和3.8%,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班教师使用引导指导则不存 在显著差异。 (三)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动作的特点 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教师较少单独使用动作指导方式。但是游戏指导动作却 始终贯彻着整个活动。 游戏指导动作包括了教师的动作示范、面部表情和手势三个方面。 动作示范最能直接i全释游戏的主要活动内容,这是游戏指导语言所无法取代 32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 的。教师在进行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时候,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往往是同时进行 的,准确、优美和轻松的动作示范可以让幼儿最直接地了解动作,它具有直观性, 能使幼儿在头脑中初步形成一个动作的基本概念。 教师的喜、怒、哀、乐都能从面部表情中体现出来。在户外体育游戏指导过 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眼睛、神情及眉宇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师与幼儿形成一种 心灵的“对话”,促进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虽然这种交流是无声的,但却能 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师手势能够帮助教师讲解动作技巧,将复杂的动作具体化为幼儿容易理 解、便于掌握的简单动作。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手势来表达自身的主观意愿,例 如,教师用大幅度的摇摇手掌或竖竖大拇指,用来否定或肯定幼儿游戏动作的掌 握情况,以此来传递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游戏样本的分析,发现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游戏时,指导动 作呈现以下几点: 1.动作示范以教师的直接示范为主,辅之以幼儿示范 讲解、示范和练习的相互结合是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一个重要特点。游戏的 方法和规则往往需要在练习的过程中反复讲解,幼儿才能掌握,所以教师要在练 习中和游戏间歇时用简短的语言反复提示或讲解。教师的动作示范,通常是以教 师的直接示范为主,并且通过语言的描述,讲解动作要领。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不 是孤立存在的,教师通常将将动作示范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使动作更加直观、 形象。幼儿示范是一种间接的动作示范,是指教师邀请动作标准,在游戏中表现 优秀的幼儿做示范。幼儿示范是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榜样。 以大班户外体育游戏《一起来走走》为例,使用的体育器械是脚步器。 教师先让幼儿自己尝试走脚步器。 教师提问:“你觉得哪个图形最难走? ”(幼儿纷纷举手) 幼儿:“我觉得第一个格子最难走,我不会。” 教师:“有谁可以来帮帮他? ”这时候睿睿举手,教师请睿睿来展示他的方 法。教师复述睿睿的动作要领:“首先我们要跃下身体,将左脚踩上去,再将右 手放在上面,这样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伸左手,碟右脚,依次交替就可以完 成了。”教师表扬睿睿。其他幼儿在后面的游戏中,依据睿睿的方法,顺利的完 33 硕士学位论文 成走脚步器的任务。 在上述案例中,睿睿充当动作的示范者,为其他幼儿提供动作范例。在教师 归纳总结格格的方法的基础上,其他幼儿学会了走脚步器的方法。 由于大班幼儿动作技能发展水平比中、小班幼儿的高,并且幼儿有了操作、 使用体育器械的相关经验,教师一般情况下会让大班的幼儿来做动作示范。对于 中班、小班的幼儿,教师通常将在游戏中表现突出的幼儿,重点表扬,让其他幼 儿向表现突出的幼儿学习。但是教师有时候也会将动作示范错误,容易引发安全 事故的行为,重点提示出来,以提醒幼儿那个动作是不被允许的。 2.丰富的面部表情 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 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 积极性,夸张,有趣的面部表情能创造轻松、活跃的游戏氛围。这与教师幽默的 游戏指导语言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表情、眼神等方式,来支 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眼神的变化来传递信息,师幼 之间眼神的交流是沟通师生情感,维持良好游戏氛围的纽带。师生目光交流,能 调节教学进程,有效完成体育游戏教学目标。 以小班户外体育游戏《小小搬运工》为例,使用的游戏器械是滑板和独脚椅。 教师要求幼儿将独脚椅放置在滑板上,从操场的一边搬运到操场的另一边。 但是独脚椅不能倒置放在滑板上,倒置放在滑板上,会有安全隐患。独脚椅必须 斜放在滑板上,但是这样的话,只要一移动滑板,独脚椅就容易从滑板上滑下去。 这个班里有个小女孩,是全班最小的。她按照教师的要求将独脚椅倒置放置滑板 上,但是她刚一移动滑板,独脚椅就从滑板上滚到了地上。这时,她看着别的幼 儿已经将独脚椅运走了,她还在原地,显得非常着急;她用眼睛看教师,希望能 得到教师的帮助。但是教师并没有走过来,只是远远地看着她,对她笑着点点头。 教师的动作和表情使女孩明白老师不会过去帮她,于是她小心翼翼地又将独脚椅 放在滑板上,这次她很谨慎的移动滑板,慢慢的移动滑板,但她每移动一段距离, 就抬头看看教师,教师每次都报以微笑,仿佛在对她说:“你真棒,你看你自己 可以做到的。”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表述一个字,但他很好地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 34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当幼儿面对游戏困境的时候,教师没有急于上前指导,而是在充分的观察幼儿的 表现之后,与幼儿进行眼神交流,通过这种“无声”的情感的暗示,帮助幼儿树 立游戏信心,鼓励幼儿自己完成游戏任务。幼儿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中判断 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微笑、眼神与幼儿进行交流,不断鼓 励幼儿,促使幼儿获得发展;也可以通过皱眉、瞪眼等表情警告幼儿,提醒幼儿 某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3.手势动作 在户外体育游戏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游戏活动的需要,利用手势 动作来传递自身的指导意图,手势动作弥补指导语言的不足之处,增强幼儿对动 作的记忆。根据研究观察,教师的手势动作主要有指示性手势和情感性手势两种。 指示性手势一般用于游戏活动中,由教师发起,幼儿根据教师的手势完成游 戏任务。在中班、大班的户外体育游戏中,教师通常会使用指示性手势指挥幼儿。 中班利用布袋玩《躲避大追击》的户外体育游戏,教师充当信号灯,幼儿跳 布袋,根据信号灯的指示,躲避大灰狼的追击。首先,教师站在高台上,保证每 位幼儿都没清晰的看到教师的手势动作。信号灯往那边,小兔子就往相反的那边 躲。教师伸左手,幼儿向右边跳:教师伸右手,幼儿往左边跳;教师将手往上, 幼儿往后跳。当教师发现幼儿能依照手势,完成动作,于是教师又对幼儿说:“大 灰狼刚刚说我也变联明了,我知道了信号灯往哪边,我就往相反的地方去抓小兔 子,那你们小兔子这次改怎么办啊? ”(面露难色)这时,就有幼儿反馈:“那信 号灯在那边,我们就往那边跳就好了,大灰狼就抓不到我们了。”教师表扬幼儿。 于是,教师伸左手,幼儿向左边跳:教师伸右手,幼儿往右边跳;教师将手往上, 幼儿朝前跳。 在这个案例中,幼儿依据教师的手势,顺利完成游戏的基本动作。在游戏指 导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使用语言,只是用“伸手”来明示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 动由于其活动场地的特殊性,教师在组织游戏的时候,还会使用利于引起幼儿注 意的手势,如手心向上抬示意幼儿起立;食指放在口上示意幼儿安静;五指置于 耳边示意幼儿要注意倾听等。 情感性手势是教师根据游戏活动情景的需要,表达情感的手势。情感性手势 的使用不仅可以营造出欢快、和谐的游戏氛围,还能创造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 35 硕士学位论文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点点头、竖起大拇指、拍拍手掌等表示对幼儿的鼓励 与赞许;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左右摇摆手掌表示否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拍拍 幼儿的肩膀,与幼儿握手来帮助幼儿加油打气,幼儿也可以从中体会到教师对他 们的关注。 第二节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策略 一、游戏指导策略的一般状况 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处于不断互动的状态,幼 儿作为教师进行游戏指导的对象,影响着教师游戏指导行为的发生。根据游戏选 择指导对象的不同,划分为三种指导策略:集体指导、分组指导和个别指导(观 察结果见表2-9)。 表2—9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策略 教师指导策略 集体指导 分组指导 个别指导 合计 数量(次) 362 105 192 659 百分比(%) 54.9 15.9 29.2 100 由表2—9可知,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指导次数为362次,约占了教师指导 行为总次数的54.9%;其次教师对幼儿进行分组指导的次数为105,约占教师指 导行为总次数15.9%;而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别指导的次数只有:192次,也只占 了教师指导行为总次数的29.2%。研究表明,在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游戏指导 以教师的集体指导为主,分组指导和个别指导为辅。 教师重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动作技巧、技能的掌握情况,关注全体幼儿的 发展。教师会根据教学计划,或者游戏教学口标,指导幼儿进行各种动作的练习。 教师在关注幼儿整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游戏材料、不同的游戏内容 和任务,对不同动作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的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游戏指导, 以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但是,根据研宄结果表明,教师对集体的指导 远远多于对个别幼儿的指导。 36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游戏指导对象的选择,必须建立在教师充分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要 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行为动机、幼儿的需要以及幼儿的处境,这也是教 师进行游戏指导的依据。教师会有意识的通过户外体育游戏发展幼儿的基本动 作,训练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的运动技能,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在集体 教学活动中,游戏指导行为的发生大多数是由教师主动发起的,因而游戏指导对 象的选择上通常与游戏内容以及幼儿的动作发展阶段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进行 游戏指导时应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教师需要在认真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 照顾全体幼儿的同时,又特别重视对个别幼儿的指导,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 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教师需重点关注那些平时不喜欢参加户外体育游戏的 幼儿或者运动量不能达标的幼儿。但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其动作发展水平是 不一致的,教师应该为不同阶段的幼儿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 二、集体指导策略的状况 集体指导策略是以全体幼儿为指导对象进行游戏指导。在集体教学游戏中, 以全体幼儿作为游戏指导对象,是提高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方 式。 表2—10户外体育游戏集体指导策略 集体指导策略的依据 幼儿发展水平 游戏内容 游戏指导目标合计 数量(次) 188 85 89 362 百分比(%) 51.9 23.5 24.6 100 由表2 —10可知,教师以幼儿发展水平、游戏内容和游戏指导目标这三方面 作为集体指导策略的依据。一般来说,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水平 楚一样的,因此,教师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来进行渠体指导的次数有188次,占总 集体指导的51.9%。教师根据指导目标来进行集体指导的次数有89次,占总集 体指导的24.6%,教师基于游戏指导目标,更多的采取集体指导策略。而教师根 据游戏内容来进行集体指导的次数也有85次,占总集体指导的23.5%,通过对 游戏样本的分析,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的开展是循序渐进的。研宄结果表明,鉴 37 硕士学位论文 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处于同一动作发展水平,幼儿的发展水平是集体指导的主 要依据,教师更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分组指导策略的状况 分姐指导策略是指教师会根据游戏需要对幼儿进行游戏分组,以小纟n为指导 对象。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对幼儿进行分层或者分级指导,这种指导 “ 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与个别指导策略相比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 游戏,更能促进幼儿相互间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的发展。 表2—11户外体育游戏分组指导策略 分组指导策略的依据 幼儿发展水平 游戏规则 合计 数量(次) 33 72 105 百分比(%) 31.4 68.6 100 由表2 —11可知,幼儿发展水平和利用游戏规则是教师进行分组指导的依 据。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分组指导的次数有33次,占总分组指导的 31.4%。同一班级的幼儿,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也是有 差异的,教师会有意识的将发展水平相同的幼儿放在同一小组,这样就可以满足 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教师有时也会在同一小组安排不同发展水 平的幼儿,以期待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引发动作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的情感共 鸣,有效激发幼儿向榜样的学习。 而教师根据游戏规则对幼儿进行分组指导的次数有72次,占总分组指导的 68.6%。根据游戏规则分组是指开展的户外体育游戏,需要教师通过分组来组织 幼儿游戏,其主要有三种分组指导策略:随机分组法、性别分组法和语言提示法。 随机分组法是指教师根据相应的游戏规则,随机产生游戏对象的分组方法。 性别分组法则是指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根据游戏内容的不同将幼儿分成男女两组 . 或者是男女多人一组。语言提示法则是指在游戏中,教师适时的使用语言来提示 幼儿进行自由分组。 38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 四、个别指导策略的状况 (一)幼儿动作技能的熟练度与教师指导 表2—12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问题指向 幼儿游戏中的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熟练 动作技能不熟练 合计 数量(次) 132 60 192 百分比(%) 68.8 31.2 100 由表2 —12可以看出,在户外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师对游戏指导对象的选择 上面,教师有意识的想要做到重点与一般、个别与集体、局部和整体的结合。但 是教师对动作技能熟练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次数为132次,约占了教师个别指 导行为总次数的68.8%。而教师对动作技能不熟练幼儿进行的个别指导的次数只 有60次,只占了教师个别指导行为总次数的31.2%。因此,幼儿的动作熟练程 度高的幼儿,更能得到教师的指导;而动作相对来说不够熟练的幼儿,往往容易 受到教师的忽视。 (二)幼儿的个性特征与教师指导 . 表2—13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问题指向 幼儿游戏中的个性特征 性格外向,好动 性格内向,胆小 合计 数量(次) 137 55 192 百分比(%) 71.4 28.6 100 由表2 —13可以看出,教师对性格外向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次数为137 次,约占了教师个别指导行为总次数的7].4%。而教师对性格内向的幼儿进行的 个别指导的次数只有55次,只占了教师个别指导行为总次数的28.6%。因此, 一般来说,平时表现的比较活跃的教师更容易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也会给予这 . 些幼儿更多的指导;而那些内向、孤僻的幼儿,教师给予的关注度相对来说会较 39 硕士学位论文 少。 根据研宄发现,幼儿的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与其个性特征有很大的相关性。 一般来说,性格外向,好动,表现欲强的幼儿,通常他们的游戏性也很强,当然 动作技能也更为熟练;而那些内向,孤僻的幼儿,通常表现为不愿意参与户外体 育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往往躲在队伍的最后面,对自己不自信,他们的动作技 能相对来说,较为落后。这样也陷入了一个怪圈,越是表现积极、活跃的幼儿, 就越容易受到教师的重视,动作发展水平也高;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幼儿,往往受 到教师的忽视,动作发展水平也低。 第三节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效果 户外体育游戏的指导不仅集中在教师对幼儿动作技能的训练和指导,教师监 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更重要的应要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参与游戏 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或者根据幼儿在游戏过程中 的真实反映等作为游戏指导的依据。在观察到的659次游戏指导行为,是杏都是 适宜并且有效的呢?这要根据幼儿的游戏表现来看游戏指导行为是否有效。为 此,本研宄通过对教师游戏指导行为的分析,探宄游戏指导能否给幼儿带来积极 的影响。 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既不能过于的约束、控制幼儿的游戏行为,也不 能放任幼儿不管不顾。在游戏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认可幼儿的主体地位, 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和游戏机会,让幼儿在教师游戏指导下,运用自己己 有的动作技能与游戏经验参加户外体育游戏,以促进幼儿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 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并不意味着可以否定游戏规则的约束,而形成幼儿相互打 闹的游戏场面。教师的游戏指导与幼儿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不是任凭教师的主观 意愿就能达到的,还要看幼儿是否接受教师的游戏指导。 丁海东'"曾指出:游戏指导是在游戏中对幼儿施加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两 种性质,一种是正向的,即通过指导促进或肯定幼儿的某种行为;另一种是负向 的,即通过指导抑制或否定幼儿的某种行为。通过参考他以及华爱华'"'等人的研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3 20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0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宄,本研究按照教师指导行为对幼儿户外体育游戏产生的不同的影响,将教师游 戏指导的效果分为正效指导、无效指导和负效指导三种类型。正效指导是指幼儿 能在教师的游戏指导中顺利的完成游戏任务,获得发展;无效指导是指幼儿忽视 教师的游戏指导;负效指导是指教师的游戏指导行为约束了幼儿的动作发展,难 以使幼儿在自我尝试和挑战中,获得成功感。 一、游戏指导效果的一般状况 表2—14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效果 教师指导效果 正效指导 无效指导 负效指导 合计 数量(次) 452 105 102 659 百分比(%) 68.6 15.9 15.5 100 从表2 —14可以看出,教师对幼儿在户外体育游戏中产生的正面效果的行为 比较多,总共出现了 452次,占游戏指导行为总次数的68.6%;其次,无效指导 行为出现了 105次,占游戏指导行为总次数的15.9%;而负效指导行为出现了 102 次,占游戏指导行为总次数的15.5%。 研宄结果表明,教师的正效指导次数较高,无效指导和负效指导占一定比例。 教师的游戏指导行为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的游戏指导 行为引导幼儿游戏的进程。这是因为户外体育游戏的动作技能,需要教师根据幼 JL年龄特点和能力特点,循序渐进的为他们安排适宜的游戏内容。在幼儿游戏时, 教师要给予幼儿全面的观察和一定的指导,包括对幼儿进行鼓励、启发引导、参 与帮助和保护纠正等。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无效指导和负效指导仍占据着游 戏指导的一部分比例,这说明,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通过教 师的游戏介入和游戏指导,并不能达到预设的游戏教学效果,从而出现负效应, 或者无效。 《快乐的小袋鼠》是小班 展的户外体育游戏,其游戏情境是模拟小袋鼠玩 跳高。在教师指导下,大多数幼儿都进入了游戏情境,但是还有三个幼儿,穿好 布袋之后,就一直坐在地上。教师发现后,径直走到他们面前,蹲下来说:“OK, 41 硕士学位论文 . 站起来(有声调),快点,袋鼠爸爸在等小宝宝呢? ”幼儿没有反应,教师继续: “袋鼠宝宝,我们一起玩跳高的游戏,可以吗? ”幼儿仍然没有任何反应,把教 师当做空气,教师实在没有办法,这时候,助教跑过来,把一名幼儿抱起来,并 且跟她说:“佳佳,你可以跳给我看下吗? ”这时候,幼儿才开始尝试着跳几下, 教师对全部幼儿说:“我们一起来帮她加油。”“加油,加油”。配教又去拉另外一 名幼儿,但是她仍然坐在地上,纹丝不动。于是,助教直接放弃了去拉另外一名 幼儿。 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幼儿方面,可能幼儿不喜欢玩布袋的游 戏,可能幼儿不敢在这么多人面前跳,亦或是幼儿身体不适,心情不好等因素造 成的。而作为执教教师呢?则需要提高自我反省能力,转变指导理念,加强自身 专业素养,全面了解幼儿,关注幼儿的情绪以及游戏需要,准确定位幼儿的游戏 困难,帮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 二、不同年龄班教师指导效果差异不大 42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表2—15 不同年龄班教师指导效果状况 教师指导效果 正效指导 无效指导 负效指导 合计 数量(次) 117 49 55 221 小班 一 百分比(%) 53.0 22.2 24.8 100 数量(次) 165 36 24 225 中班 百分比(%) 73.3 16.0 10.7 100 数量(次) 170 20 23 213 大班 百分比(%) 79.8 9.4 10.8 100 X2 22.400 20.429 19.900 P 0.131 0.117 0.225 (注:*为P<0.05,表示差异显著;**为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 从表2—15可以看出,关于教师指导效果,不同年龄班教师正效指导效果差 异不显著,但是不同年龄班正效指导的次数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大班所占的比 例最高,高达79.8%;中班紧随其后,所占比例也达到了 73.3%;而小班所占比 例相对来说较少,但也有53.3%。通过研宄发现,小班的无效指导偏多,其比例 是22.2%,但中班和大班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分别为16.0%和9.4%,但是对三 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班级教师游戏指导做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班教师无效指导 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小班的负效指导也偏多,其比例是24.8%,中班和大班也占 据了一定的比例,分别为10.7%、10.8%,但是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班 教师负效指导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与小班和中班相比较,大班的正效 指导更多,无效指导和负效指导更少。中班的正效指导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是小 班的正效指导相对来说,所占比例则较少,而且小班的无效指导和负效指导占了 相当比例。 三、幼儿游戏积极性的年龄差异 43 硕士学位论文 表2—16不同年龄班幼儿游戏积极性状况 幼儿参与积极性比较 参与积极性高 参与积极性不高 小班 百分比(%) 70 30 中班 百分比(%) 80 20 大班 百分比(%) 85 15 从表2—16,我们可以看出,大班85%的幼儿游戏积极性高,仅有15%的幼 儿游戏的积极性不高;在中班,80%的幼儿游戏的积极性高,20%的参与游戏的 积极性不高;而小班,游戏的积极性高的幼儿为70%,30%的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不高。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游戏积极性的差异不显著。 通过分析得出,大部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高,教师游戏指导的效果明 显;个别幼儿游戏积极性不高,游戏指导效果不明显。教师通常是以指导者的身 份,出现在游戏中,教师作为游戏的观察者,通常容易忽视个别幼儿的表现,忽 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时候,需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促使幼儿乐于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但是由于有个的个体差异性,个别幼儿的积 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幼儿的动作还是不标准。甚至有时候教师不管个别幼儿是 否掌握了动作技巧,而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班级的大部分幼儿身上。通过观察,发 现对于参与活动兴趣不高的幼儿,教师往往采取忽视的做法。对于活动较慢的幼 儿,通常也不在教师观察的范围之内,缺少对这部分幼儿的指导。而游戏的指导 效果则是部分幼儿觉得游戏很好玩,好有趣,表示下次还想要玩;而个别幼儿则 没有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出现打闹的情况,对于游戏,既不觉得好玩,下次也 想参与。 44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第三章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节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游戏样本的分析,我们看到了教师在户外体育游戏中的一些适宜性指 导行为,同时也发现教师在游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不 仅是为了呈现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现状,最主要的是揭示现状背后所存在的问 题。 一、游戏指导过程中的监控“失度”现象 教师作为游戏指导过程的监控者,要特别注意对幼儿游戏的监控“度”。教 师对幼儿的指导应当坚持“适度”原则,避免出现游戏指导“失度”现象。“适 度”原则,即要求教师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保证幼儿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既能 充分发挥游戏自主性,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发展幼儿游戏能力,又能充分保证 幼儿的游戏安全。“失度”则指教师在游戏指导过程中,或完全忽视幼儿游戏的 主动性,或盲目放任幼儿自由游戏。游戏指导过程中监控“失度”现象的出现无 疑会影响户外体育游戏的效果。 幼儿在进行户外体育游戏时,教师要在充分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给予幼 儿适时的游戏指导。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在游戏指导过程中监控“失度”现象较 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两种现状,一种是在游戏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过度关注幼儿 的安全问题,严格控制幼儿的游戏行为,约束他们的大胆尝试,因而使难以幼儿 获得成功感;另一种则是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指导感到力不从心,对幼儿进行一种 “放羊式”教学,对游戏没有过多的指导,只是走走过场。 这两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游戏指导过程中对幼儿的监控 度。第一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教师太过于紧张幼儿的安全问题,教师往往把主 要的精力放在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上,对于游戏进程只想将游戏程序完成,忽视 45 硕士学位论文 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教师是游戏的主宰者,幼儿的发言权相对来说较少,个别 表现优秀的幼儿也未能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 现,难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自信心,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控制 幼儿的游戏行为,禁止幼儿做出一些教师自认为危险的动作,禁止幼儿在游戏中 的大胆、创新举动。当教师以“控制者”的身份与幼儿交流的时候,往往也会忽 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幼儿的主动性也难以发挥。教师在游戏指导的 过程中,过度关注活动的程序,较少关注幼儿的游戏需要。教师在时刻想着如何 约束和限制幼儿游戏行为的过程中,也容易打断幼儿的游戏,幼儿的游戏权利将 无情地被剥夺。幼儿自由尝试、自由探索的机会被剥夺,自我挑战的空间被约束。 教师对幼儿的约束多于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例如在小班《平衡台》的游戏活动中, 教师考虑到小班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较弱,只要求幼儿跪在平衡台上玩耍,或者 躺在上面玩耍,教师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禁止幼儿站在平衡台上,禁止幼儿从 平衡台上跳下来。但是根据研宄者的观察,有部分幼儿在教师不注意的时候,勇 敢地站在平衡台上,而且大胆的从上面跳下来了。虽然有的幼儿己经可以稳稳地 站在平衡台上了,但是教师仍然不愿意让幼儿站在平衡台上。在活动结束后,研 宄者对教师进行了访谈,教师认为:“我不是很清楚谁的平衡性己经发展的很好 了,如果我让他们自由尝试的话,可能有的幼儿会受伤,我要为幼儿的安全负责 任,就索性都不去尝试,幼儿就按照我的游戏规则玩耍,可能等他们再大一点就 能继续玩难度系数大的游戏了,但是现在还是不要的好,你看他们现在也玩的很 开心啊”。这位教师在表面上没有控制幼儿的游戏,但是实际上呢?不秉承着“幼 儿为主体”的指导理念,以教师自己的既定的标准去看待全班的每一名幼儿,对 幼儿的运动能力和游戏水平缺乏真正的了解,在无形中给予了幼儿活动的框架, 幼儿也失去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游戏任 务,而游戏真正的主动权还在教师的手上。其实,在真正的意义上教师对幼儿的 游戏指导只是对幼儿游戏进程的一种推进,而不是对幼儿的一种压抑和束缚,因 此,教师必须将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 出现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身为 游戏指导者的教师对 展的户外体育游戏认识不足,不能正确意识到游戏的目标 到底是什么,幼儿到底能获得怎么的发展,如何才能有效组织游戏教学。在游戏 46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中,教师通常不会考虑幼儿原有的运动能力和动作发展水平,教师仅仅只是带领 着幼儿在户外“玩” 了半个小时,幼儿有没有获得发展,教师完全不顾。教师只 是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己经完成了,幼儿也玩的很开心,这样就可以了。但事实 上,幼儿却没有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师给予幼儿的游戏指导非常有限,在幼 儿困惑或者有疑问的时候,没有对幼儿提供适时的指导和有效的帮助。如此以往, 户外体育游戏的质量将得不到提高。例如在中班《脚步器》的游戏中,教师模拟 小矮人解救白雪公主的游戏情境。全班幼儿变成小矮人,要经过“崇山峻岭(脚 步器)”,为白雪公主忽视解药。教师:“让我们先变成小矮人吧!大家要注意, 脚步器有的是脚印,有的是手印,大家一定要小心哦,出发吧,我的小矮人。” 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很多图形还是不会走;有的走的太匆忙,没有认真的 尝试。但是幼儿对教师讲述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教师以其自身的语言魅力,创设 了有趣的游戏情境,将幼儿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游戏中来了,描述的故事很生动、 很有趣,但是教师本身并没有对幼儿的动作进行指导,可以说就是带着幼儿玩了 二十分钟,整个游戏,研究者认为是一种“放羊式”的玩耍。对于有些图形不会 走的幼儿来说,游戏结束后,幼儿仍然不会走,对于幼儿来说,并没有获得实质 性的发展。这个游戏指导的目标不够明确,教师只是想着把游戏情境创设的有趣, 但却忽视了游戏的长远目标应该是让幼儿获得身体机能的发展。 “发展”是教师进行游戏指导的核心。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幼儿发展为 本”的指导理念,对幼儿进行科学、有效的游戏指导,而不是对幼儿的不管不顾, 让幼儿“自由”玩耍。教师设计的游戏目标一定要有实际的针对性、确定性和具 体性,切忌过泛或者过于笼统。游戏目标也是教师进行游戏指导的依据之一。 二、游戏指导对象上的“重集体,轻个别”现象 户外体育游戏是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在组织游戏的时候,重视集体是毋庸置 疑的,但是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过分关注集体,而忽视个别幼儿的 发展。 研究结果显示,在户外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游戏指导对象主要是面对全体 幼儿,集体指导的次数多于分组指导和个别指导的次数,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 在游戏指导对象上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幼儿,而且教师在选择游戏指导对象的时 47 硕士学位论文 候,会重点关注表现活跃的幼儿,忽视那些胆小的幼儿。教师在游戏指导的过程 中并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游戏兴趣或者幼儿的运动水平,往往为了 “顾全大局”, 忽视个别幼儿的发展。 教师的游戏指导必须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 中来,指导幼儿探究活动器材的不同操作形式,其中也包括对游戏玩法、游戏规 则的创新。教师需明确幼儿的游戏需要,在关注集体的时候,不忽视个别幼儿的 发展,尤其是那些需要在户外体育游戏中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幼儿。幼儿是有个体 差异的,包括幼儿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以及幼儿的运动水平的差异。通过对教 师的访谈发现,教师能意识到幼儿的个别差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自 觉的就将部分幼儿“遗忘” 了。户外体育游戏是在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游戏,教 师往往会倾向于对幼儿进行单一性的集体指导和整齐划一的动作技能要求。所以 相对忽视对个别幼儿的指导。教师对个别幼儿的指导又容易将指导的范围局限在 某几个幼儿的身上,忽视那些胆小、内向或者动作技能不熟练的幼儿。导致个别 幼儿受到教师的重视,而且教师关注的幼儿游戏视角相对来说比较狭小,这又与 教师在游戏指导时所站的位置有关。幼儿在自由练习动作的时候,一般情况下, 教师不会移动自己的位置,因此,那些急需教师指导的幼儿却迟迟不能都得到教 师的指导。教师在游戏指导对象的选择上,应该兼顾对集体和个别的指导,应该 做重点与一般、个别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游戏情境去 幼儿的游戏需要,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游戏指导的内涵不仅包括教师对幼 儿基本动作的指导,还包括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的鼓励、引导、启发、帮助、 保护以及纠正等。 三、游戏指导效果上的“频率高,效率低”现象 在研究者观察到的30个户外体育游戏中,共有659次教师指导行为,一个 户外体育游戏为20分钟,平均每分钟就有U个游戏指导行为事件的发生。这 表明了教师游戏指导的频率高;但是从户外体育游戏指导效果的分析来看,无效 指导和负效指导占了游戏指导行为的31.4%,这一数据表明在教师游戏指导效果 上,有效性并不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频率的游戏指导并没有完全达到令人 满意的正向效果,出现一些对幼儿的发展没有意义的游戏指导行为的原因,是教 48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 师缺乏对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有效观察。 (一)教师游戏观察的专业性不强 对幼儿游戏的任何指导都要基于教师对幼儿游戏真实状况和心理状态的充 分了解。教师如何观察游戏,观察什么,怎么样从观察到的游戏行为中做出准确 的判断,这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基本技能。很多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往往不知道自 己应该观察什么,他们注重的是调控幼儿游戏活动的安全性,只要幼儿在户外游 戏中不发生安全事故,教师就觉得自己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游戏观察的专业 性集中体现在教师要意识到幼儿的游戏与幼儿的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通过 对研究样本的分析,教师在目前游戏指导过程中观察的重心主要在于幼儿游戏任 务是否完成了,游戏规则是否遵守了以及动作练习是否达标了,倘若教师发现幼 儿没有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才主动对幼儿实施游戏指导。但是,根据这样 的观察结果,给予幼儿的游戏指导对幼儿的发展并没有促进作用。因为,户外体 育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基本动作,锻炼身体素质,更重要的 是培养幼儿喜欢参与户外游戏的兴趣,以及在游戏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挑战自 我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教师更应该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关注 幼儿的情绪体验,了解幼儿真正的游戏需要以及游戏动机。有的时候,教师盲目 的追求教学效果,不在充分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基础上,不根据幼儿现有的发展 水平,盲目追求动作难度,给幼儿造成困扰,使幼儿在游戏中难以体验到完成挑 战之后的喜悦,反而,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使幼儿不愿参与到游戏中去。因此, 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了解幼儿现有的动作发展水平,发展个 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切忌盲目追求高难度,以使幼儿造成困扰。 (二)教师缺乏观察游戏活动的时间 教师进行游戏指导的前提是能够充分了解幼儿幼儿的游戏行为动机、幼儿的 需要以及幼儿的处境,而这些只能建立在教师充分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教师 平均每分钟就有1.1个游戏指导行为事件的发生,说明了教师在进行户外体育游 戏指导的时候,缺乏必要的游戏观察时间,不能真正的准确估计出幼儿的游戏兴 趣是什么,不能以一种有益于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方式去引导、顺应和拓展幼儿 的游戏行为,因而教师进行的游戏指导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不能真 49 硕士学位论文 正了解幼儿需要的是什么。教师并没有把握指导的关键。教师缺乏观察幼儿游戏 活动的时间,可能导致教师看不到游戏中反映出幼儿的发展水平、性格特征和幼 儿的社会化程度,不能为游戏指导提供真正的依据。 第二节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因素 幼儿教师是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户外体育游戏是在教师精 心设计的基础上展开的。身为幼儿的教育者、指导者,教师肩负着游戏指导的重 任。 (一)教师的游戏指导理念 “为幼儿提供所有指导的基础是首先要了解他们一一他们如何成长,如何发 展”。①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看法的不同,会导致教师对游戏过程中其他因素 认识的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游戏指导行为。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游戏观直 接影响着教师的游戏指导行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对幼儿教师进行的访 谈中,研宄者发现,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都很明确幼儿应该是游戏的主体,需要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对于游戏的指导,需 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将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这种发展不仅是动作技能上面的, 还要促进幼儿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如坚强、勇敢、自信、有冒险精神等的发展。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研究者却发现,长期以来,由于班级幼儿较多,平均一 个班级约有35名幼儿,大班则有40多名幼儿,幼儿的基数较大,教师难以给予 每名幼儿指导,或者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教师会限制幼儿的游戏。我们看下面 这个案例:在中班利用攀岩墙开展的《登山者》的游戏中,教师在讲解、示范攀 岩动作之后,慎重交代了幼儿要注意安全,当有人在爬的时候,需要在旁边等待, 不能去扯别人的脚。当幼儿自由练习攀岩的时候,教师却以指挥者的身份出现了, 不准幼儿往高处爬,有个幼儿爬了五、六个格子之后,教师马上就把幼儿抱了下 来,并跟幼儿说:“谁让你爬那么高,要是不小心摔下来了,怎么办?大家听着, `[美]George S.Morrison著.王全志等译.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327. 50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不能像他这么爬那么高,最多只能爬到三格的样子。”很多幼儿本来对这个游戏 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但是教师这么一说之后,幼儿们都流露出失落的表情,一 名幼儿伸直跑到教师面前跟教师请求:“老师,我很勇敢的,我可以爬很高的” “不行,这样太危险了”教师直接拒绝了幼儿的请求。 体验游戏过程是幼儿进行游戏尝试的主要原因,他们根据自己的心情,想玩 什么就玩什么,对于游戏结果他们并不在意。因此,教师不应过分干预幼儿游戏, 倘若教师没有把握游戏指导的监控“度”,教师的游戏指导将会成为幼儿游戏的 阻碍,甚至在无形中给幼儿上了枷锁。通过研宄也可以发现,教师处于保护幼儿 的安全,通常会严格约束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过多的干预,造 成幼儿游戏的主体性难以发挥,剥夺了幼儿自我建构游戏经验的机会,也阻碍了 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教育及促进作用。 (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刘晶波认为:在各种教育阶段,最影响教育效果的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便是 教师的素质,在幼儿阶段尤其是这样。①教师身为游戏活动的指导者,教师的指 导语言、动作示范都是幼儿学习的模板,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幼儿的游戏效果。教 师在户外体育游戏教学中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的理性认识 和教师在体育技能方面的专业素质着两个方面。 通过现场观察和对幼儿教师的访谈发现,现阶段,幼儿教师对游戏指导的认 识还不够全面,游戏指导的依据并不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游戏反应,主要包括幼 儿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教师对幼儿进行的游戏指导非常的随心所欲,他们不 知道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价值,不能准确把握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的“度”,或 者让有幼儿放任自由地玩耍,对幼儿不管不顾,又或是对幼儿进行过多的干扰, 破坏幼儿游戏的自主性。观察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幼儿 在游戏中的表现,意识到幼儿的游戏需要,才能给予幼儿准确、恰当的指导。教 师在指导幼儿练习基本动作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强调体育技能的掌握,更应该关 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发展。刚进入幼儿园的幼 儿,没有完全的适应幼儿的的生活,对父母还非常依赖。但在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中,教师应该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 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1 硕士学位论文 参与各种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与同伴交往的快乐,因此幼儿的行为习惯和 独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教师要给予幼儿一定的创造空间,鼓励幼儿与同伴 一起参加户外体育游戏,让幼儿从游戏中得到锻炼,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发展幼儿 的合作意识。也让幼儿逐渐喜欢幼儿的生活,提高了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教师 还可以创设游戏环境,利用音乐、头饰等游戏教具,营造热烈的游戏氛围,丰富 幼儿的游戏体验,使幼儿产生积极、欢快的游戏情绪。 教师关于体育技能方面的专业知识的缺乏,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幼儿的户外体 育游戏仅仅就是带着幼儿到户外玩玩而已,只要幼儿玩的开心就好。下面是一位 教师的访谈内容:在我们幼儿园,只有一位老师是体育专业的,我组织体育游戏, 主要也就是带着我们班的孩子到外面玩二十分钟,其实只要小孩子玩的开心,那 些目标有没有达成,并没有很大的关系。户外体育游戏的开展不能脱离教育目标, 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对于游戏指导,教师应该将其纳入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过 程中去,因为完整的游戏的计划与正确的游戏目标是教师进行游戏指导的出发点 和归宿。 (三)教师的性别差异 不同的教师指导相同班级的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游戏,其效果和过程是存在明 显的差异性的。并且不同性别的教师对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指导存在较大的差 异。通过研究观察:女教师在游戏指导的过程中,显示出了比男教师更多的爱心 和耐心。而男教师则显示出了更多的严厉,面对幼儿在户外游戏中的打闹以及违 反游戏规则的行为,还会表现出急躁以及不耐烦的情绪。 在中班的跑床表演游戏中,A教师要求每名幼儿要按照顺序依次跳十下,但 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幼儿没有排队,直接排到前面继续玩游戏,还有的幼儿则 是完全不听从教师的指挥,结伴讲话去了,A教师看到这种现状时,立马大声呵 斥幼儿:“你们在干什么,不能这样做,要排队,知不知道? ”这种方法在当下 --会儿有效,但当A教师转身去观察其他的幼儿时,幼儿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3 A教师,再次看到这番情景时,很生气的把这些幼儿安排到另一边,取消了 他们的游戏权利。而B教师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会面带微笑着对幼儿说:“小 兔子的表演可真好看啊,但是,兔爸爸觉得要是我们的小兔子都能遵守游戏规则, 所以的小兔子都能来参与游戏就更好了,你们说是不是啊? ”幼儿们听到后,感 52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至IJ很开心,那些以前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的幼儿,纷纷排好队伍,积极的参与 到游戏中来,游戏也在一片欢声笑语的氛围中进行。 在中班的轮滑活动中,一名幼儿学了一个学期的轮滑,仍然没有学会如何自 由滑行,连站立都很困难,于是A教师很严厉的要求幼儿一个人围绕操场滑十 圈,滑完之后才能上位。期间幼儿摔絞了,肌在地上不想起来,想让别人来帮助 他,另一名幼儿试图将他扶起,但是被A教师禁止了,A教师说:“不要去扶他, 也不要去牵他,他以后总是这样,就永远不会滑,那他以后也只能看着你们滑了 ”。 在没有别人帮助的前提下,幼儿学会了他自己飢起来,幼儿不停的摔絞,虽然泪 水在眼眶里打转,但是他还是要自己站起来。相反,C教师在看到幼儿还不会站 立的时候,会主动的帮助他,先扶着他站起来,帮助他保持平衡后,再牵着他, 告诉他:“先抬左腿,再抬右腿”,并且为他示范动作,告诉他:“你能行的,你 很帮的,你看其实你可以自己站起来的。”教师不断的鼓励,可以增强了幼儿的 自信心,对于幼儿来说,更是起到一种心理暗示和强化作用,使幼儿能勇敢的跨 出第一步。 在上述案例中,A是男教师,B和C都是女教师。游戏指导的我们可以看出, A教师和B、C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游戏指导方法也不同。游戏 指导时受教师的性别因素的影响的,男教师相对来说,更加严厉,对待幼儿的指 导也是非常严格的;而女教师在游戏指导过程中流露出的情感则更加充沛,对待 幼儿能循循善诱,不慌不忙,给予幼儿不断的鼓励。 二、幼儿因素 幼儿不仅是户外体育游戏的主体,也是教师进行游戏指导的对象。幼儿在与 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各种反应都会对教师的游戏指导产生影响。 (一)幼儿动作发展水平 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是影响教师进行游戏指导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不同年 龄阶段的幼儿,玩同一种体育器材的游戏,但是教师游戏指导的内容、游戏指导 的方法和游戏指导的行为均是不一样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其游戏水平或者 运动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教师所 展的游戏活动也是不一样的。教师会为 53 硕士学位论文 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安排难度系数不同的游戏活动,尽管使用的游戏器材是相同 的。平衡台是幼儿经常玩的一种体育器械,由于小班的幼儿能掌握基本的八大动 作,但是仍然还不够准确和熟练,对一些较难的动作也表现出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的感觉,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也有待发展。教师釆用情境模拟法,带领小班幼 儿玩平衡台的时候,就只是让幼儿双手打平,用膝盖跪在平衡台上。教师在指导 过程中多采用亲均示范的方法,以语言加动作为主的指导方式,教师以游戏角色 的身份对幼儿进行指导。中班的幼儿由于平衡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教师就利用平 衡台玩开飞机的游戏,让幼儿站在平衡台上玩高飞、低飞以及左右飞。相比较下, 教师指导增加了小班没有接触过的的内容,游戏的难度系数增加了。大班的幼儿 已经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能力也明显增强,所以教师会让幼儿在已有 的游戏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以小乌龟(爬的方式)、小猫(走的方式)、小兔子(跳 的方式)三种不同的角色走平衡台,并能对原有的游戏情节或玩法做一些创造性 的变化。 在访谈中,Z老师如是说:“教师对待不同年龄的幼儿,选择的游戏活动的 主题是不同的,那对于幼儿的指导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小班的幼儿,更侧重 的是对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的培养;而中班的幼儿则侧重的是对幼儿动作技能、 技巧的掌握;对于大班的幼儿,则是对他们游戏经验的提升,充分发展他们的自 主性”。 因为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即使面对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的指 导方式、策略都是不一样的。W老师:“即使面对同一个班级的幼儿,有的幼儿 动作发展水平就高一些,例如在轮滑课上,有的幼儿已经学会正滑,而且能滑的 很好了,而有的幼儿却连基本的站立动作都学不好,平衡技巧都没有掌握。这就 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时候,不能以拿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幼儿,毕竟幼 儿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必须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为他们设置不同的发展目 标和要求。”由此可见,教师要真正了解不同年龄的幼儿以及同一年龄阶段的不 同幼儿的运动发展水平,了解幼儿真正需要的发展是什么,才能给予幼儿及时、 准确的游戏指导,使幼儿获得最大的发展。 (二)幼儿的个性特点 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他们的个人偏好和独特的人格,反应在游戏过程中就 54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形成了不同的游戏行为,也影响着教师的游戏指导。有的幼儿生性活拨,喜爱参 与户外体育游戏;但也有一些幼儿比较文静,性格较为孤僻,不喜欢参与集体的 户外体育游戏;有的幼儿自信心强,但是粗心、马虎容易出现危险的动作;而有 的幼儿认知技能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胆小、内向,不敢尝试和练习。教师要针对 幼儿的不同个性特点,给予幼儿合适、正确的指导。 在大班开展的《勇敢的小士兵》户外体育游戏中,使用了跑床和晃动平衡木 这两种体育器械,教师创设游戏情景为小战士要经过千难万险战胜敌人,晃动平 衡木为瑞急的河流,而跑床则为高 的丛山。教师将全班幼儿分为两组练习,但 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欣餅这个小女孩并没有排队去练习,她在班上属于 少言寡语的那类幼儿,平时很难看到她,说话也是很小声的,胆小特别小,性格 内向。教师就走到她面前,询问她:“欣妍,你怎么不和小朋友一起去玩呢? ” “我不会職床,我走平衡木也走不好,我害怕,不敢。”“欣研,你看其他小朋友 玩的可开心了,你不会職床,老师来教你了” “那我来试一试吧,希望其他小朋 友不要嘲笑我。”而学思这个男孩子在等待其他幼儿的时候,喜欢把手放在跑床 的上面玩耍,而在蹦床上跳的幼儿则容易 到的手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一 幕被指导老师发现了,教师赶忙制止他的这种行为,很严厉的呵斥他:“不,可 以这样。”、“手不能放上面”、“他在跳的时候,你不能动,这样很危险”。 教师要区别对待不同的游戏指导对象,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或循循善 诱,或直截了当,或引而不发。充分考虑幼儿的游戏需要,切记生搬硬套。因为 幼儿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幼儿有他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实际 情况,科学选择游戏指导方式。如对待对不愿参与体育游戏的幼儿给予积极的激 励或恰当的奖励。 (三)同伴效应 幼儿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的,幼儿的游戏表现通常情况下会受到同伴的影响。 例如同样是在中班,不同班级的幼儿会因为同伴效应,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 中二班,该班级在玩平衡台游戏的时候,教师指导幼儿从平衡台上跳下来的时候, 本来大家都不会摔狡的,但是因为A幼儿故意从平衡台上摔下来,于是班上其 他幼儿也故意从平衡台上摔下来。而中一班,同样开展这个活动,却没有发生这 样的事情。即使有个摔践了,其他幼儿也没有去模仿他,故意摔跤。教师通常使 55 硕士学位论文 用榜样示范法,让优秀的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演、示范,也是想让其他幼儿学 习。 三、游戏环境与游戏材料 任何游戏的开展都是在一定环境中借助特定材料的实践过程。游戏指导当然 受到环境与材料的影响。尤其是户外体育游戏对环境的依存性更大,对玩具的选 择性也更大。 (一)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涉及到户外体育游戏场地和游 戏情境,通过对三十个游戏样本的分析,由于幼儿园自身场地的限制,活动主要 是在风雨操场和大操场这两个地方进行。就活动范围来说,大操场的面积比风雨 操场的面积要大,幼儿能够更自在的游戏;加之大操场有各种大型体育设施,容 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但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设更丰富的游戏情境。 精神环境则是指游戏氛围。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提高幼儿游戏的自 主性;而压抑、紧张的幼儿氛围则会抑制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发展,从而降低游戏 指导效果。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地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游戏氛围,但 是由于户外体育游戏的特殊性,教师在游戏指导的过程中,会抑制幼儿的某些看 似危险的动作的发生。 (二)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游戏的操作工具。在三十个户外体育游戏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 19种不同的游戏材料,丰富的游戏材料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 求。游戏材料能否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对于游戏的 展起 着关键作用。但是在集体游戏中,游戏材料的正确操作能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 展,即使是同一种材料,教师也应该尽可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性,鼓励幼儿探索 不同的玩法。 56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第四章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建议与反思 根据本研宄提出的研宄目的与研宄意义,在揭示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中 存在的丨〗]题之后,更重要是根据问题,提出布效建议。研宄者也对本研究的过程 进行反思,通过反思研宄者在研宄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期望在今后的研宄 中能够继续完善论文的写作。 第一爷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建议 通过对第三章的研宄分析,本文基于户外体育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 因的分析,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教师要科学观察幼儿游戏 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而观察则是教师进行游戏指导的前提和依据。 教师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够了解幼儿当前的游戏兴趣、已有的动作水平和游戏经验 或者当前所面临的困难等,才能给予幼儿恰当的游戏指导。幼儿在进行户外体育 游戏时,教师应当在全面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教师要 捕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语言、动作、表情等,依次分析出幼儿的游戏行为动机、 幼儿的需要以及幼儿的处境,从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的进程中去,使幼儿 获得全面发展。让教师学会观察幼儿的游戏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问题,但是在真正 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观察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幼儿的游戏观察只是停留 在表层,没有真正深入其中。要提高教师的观察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 首先,保证教师对幼儿游戏有一定的观察时间,充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 只有具有充分的游戏观察时间才能保证对幼儿户外体育游戏行为的观察是完整 的和深入的。教师应当重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反应,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解 读,善于从幼儿的游戏动作、表情等中捕捉信息,准确领悟到幼儿游戏行为的意 图,分析出幼儿的游戏需要、游戏意愿、游戏困难和幼儿的情绪体验等,教师再 57 硕士学位论文 决定如何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 其次,提高教师观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师游戏观察的专业性。教师要清楚、 明确自己需要观察的是什么,在众多现象中,提取自己需要的观察对象,并且学 会分析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科学的观察离不 教师准确的理论指导,提高教师 观察的科学素养,要求教师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对幼儿户外体育游戏 重要性的理性认识来指导教师的观察行为,提高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从众 多的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找准问题与时机,适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教师要有正确的指导理念 教师能否将正确的指导理念始终贯穿整个游戏活动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户 外体育游戏中,教师必须树立“幼儿发展为本”的指导理念和“幼儿为主体”的 指导理念。新型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的树立是教师实施分层指导的关键,也是正确 理解“面向全体”和“因人施教”是分层指导的核心,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幼 儿是分层指导的基础。幼儿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 的运动发展水平,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幼儿进行游戏的分层指导。幼儿 园三个年龄班的幼儿游戏水平和运动能力是不同的,以小班的幼儿为例,小班的 幼儿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倾向于模仿教师的行为动作。小班的户外体育游 戏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教师在 游戏中,通过创设一些丰富的故事情境,能够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幼儿参与的积 极性也将得到大大的提升。不能设想通过简单的、机械的体育锻炼,枯燥、乏味 的动作训练可能对幼儿产生不安和焦虑的负面影响。为了能使幼儿在体育游戏中 获得快乐,教师应该对幼儿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克服胆小、不敢尝试、害怕 失败的心理,加强他们自身的自信心。 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指导理念,要求教师在游戏指导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幼 儿己有的运动能力和游戏经验,通过教学活动,使幼儿获得最大的发展。以幼儿 为主体的指导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游戏指导的时候,将游戏的主动权交予幼儿, 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与主动性,不露“教”的痕 迹。教师在游戏指导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每一名幼儿的发展。 58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宄 三、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指导过程的一种重新审视的过程。要提高教师游戏指 导行为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善于对游戏指导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教 师根据自己组织的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过程来分析自己的游戏指导方式、游戏指 导策略以及游戏指导效果的过柷。通过对教帅的访谈,他们表示在户外体育游戏 结束之后都会进行自我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反思,游戏指导方式的 反思等。但是他们同样也表示在反思和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困难和疑惑,面对 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反思,也不知道该反思一些什么。由此 可以看出,尽管教师具有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的意识,这是值得肯定及鼓励的地 方。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反思通常只是浮在表面的反思,并没 有真正深入到问题之中。 首先,教师应反思游戏指导过程。游戏指导过程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游戏活动 过程中关注幼儿参与程度和幼儿的游戏反应,对自己的游戏指导行为有意识的做 出反省,通过反思和观察幼儿的游戏动态能意识到自己的游戏指导行为存在的问 题,分析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以此来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此外,还需要判断 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反应,确定的游戏目标、选择的游戏指导方式以及游戏指导 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那些指导行为是不适宜的,以此来优化游戏指导过程。 其次,教师需要反思游戏指导效果。游戏指导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游戏活动结 束之后,教师对己发生过的游戏活动进行的思考。教师在游戏活动结束后,对游 戏指导效果、游戏指导方式和游戏指导策略自觉的进行反思,在游戏过后,意识 到幼儿是否在游戏中获得了发展,动作技能是否进步了。并从中分析出一些正确、 适宜的游戏指导行为,也在这个过程中,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找到原因并及时 改正。在开展下一次游戏活动前,教师根据对游戏指导效果反思,改进游戏指导 方式、方法,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游戏的有效 展。 第二节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反思 研宄者通过分析整个研宄的过程,进行反思。主要通过对研宄方法和研宄内 容的反思,反思研究者在实际操作中的不足之处,以期望在今后的研宄中能够继 59 硕士学位论文 续完善论文的写作。 一、研究方法的反思 本研究主要采用现场观察法,观察法需要研究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捕捉在游 戏指导过程的所有信息,包括教师游戏指导方式、幼儿的反应以及教师的情绪等。 倘若研宄者稍不注意,这些重要的信息就容易丢失,而且研宄者在游戏观察的过 程中,容易带入自己的主观意愿,影响研究的结果。因此,研究者需具备敏锐的 观察能力。在进行游戏指导观察前,研宄者通过使用文献法搜集各种关于游戏指 导的资料,以便在观察时准确第一手资料。但是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仍然避免 不了出现差错,而且在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的时候,难免带入研究者的个人喜好, 这样对研究结果的客观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研究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 的观察能力。 二、研究内容的反思 本研究的主要研宄问题是关于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现状,由于研宄者 的研宄水平有限,对很多问题的研宄都不够深入,没有进行透彻的分析。倘若研 究者能够对某些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获取更多的研宄信息,更能反映本 研宄所以揭示的问题。本研宄只在一所示范性幼儿园做研宄,如果能够选择不同 层次的幼儿园来作为研宄对象,收集更多的研究资料,也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幼儿 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情况。 60 参考文献 著作: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顾荣芳、薛帅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3]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欧新民.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徐卓娅.学前儿童体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 [7]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9]李伯黎等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0]王淑琴、郭丽璟、王英英主编.幼儿体育教学活动[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 社,2005. [1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3]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4]陈向明.在行动中做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5]曹中平..儿童游戏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299. [16]许政涛、陈宪.幼儿游戏观察指导[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17] George S. Morrison著.王全志等译.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M],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27. [18]许政涛、陈宪.幼儿游戏观察指导[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19]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26. 期刊论文: [1]秦元东.关于游戏指导的理论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1. NO. 2. [2]邱学青.关于幼儿园游戏指导存在问题的[J].早期教育,2011 (12). [3]钱愿秋.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现状与组织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 61 2012年7月第26卷第7期. [4]程晓樵.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几个问题[J].幼儿教育,1994 ( 4 ). [5]刘焱.课程决策一一从理论到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1995. [6]张莅颖、张世峰.英国开展户外活动的理论和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0 年第08期. [7]吴锦智.浅谈体育游戏教学的价值和实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总第111期)? [8]孟刚.刍议体育游戏的价值[J].武陵学刊,1996年5月第17卷第13期. [9]章群第.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若干问题[J].教育导刊,2004 ( 6 ). [10]陆丽华.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原则及常见问题评析[J],早期教育, 2012(4). [11]王晓芬、钱慧.小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J],教育导刊,2011(3). [12]杨元花.论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5 年(9). [13]桐嘎拉嘎.浅谈户外游戏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08 (4). [14]侯爽.儿童户外游戏环境设计浅谈[J].北京林园,2004 ( 2 ). [15]王萍、祁素萍?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第95期. [16]孟秀华.多种策略优化中班户外体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1. `[17]吴锦智.浅谈体育游戏教学的价值和实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 [18]陈珊阁.关于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0. [19]孙秀荣.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J].早期教育,2000 (17). [20]梁玉华?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指导方式研究[J].课程与教学,2009. [21]邱学青.自主性游戏中教师指导语言策略的探究[J].早期教育,2003,第12 期. [22]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J]..幼儿教育,2004年第11 期:16-18. [23]韦素琦.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0年4月下旬总第 62 184 期:74 — 75. [24] 丁海东.幼儿角色游戏的两种现场指导方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5 期:31-32. [25]秦旭芳.教师教育行为影响幼儿社会性行为的研究[J].沈阳师范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2. [26]孟秀华,多种策略优化中班户外体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1. 学位论文: [1]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 [2]曾虹.幼儿园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6). [3]方建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 [4]韩绮君.幼儿园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个案研究[D].河南大学,2006 (5). [5]关少英.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 [6]李紫阳.幼儿园集体手工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 外文文献: [1]jortoft, I. (2001).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s a Playground for Children : The Impact of Outdoor Play Activities in Pre-Primary School Children ,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9(2). [2]Theresa Casey, (2007). Environments For Outdoor Play : A Practical Guide to Making Space for Children ,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63 附录一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记录表 编号: 时间: 班级: 场地: gm: 指导教师: 刑台时丨曰1结$ 指导的基本过程 游戏情境 游戏材料 语言 集体 正效 指导方式 动作 指导策略分组指导效果 无效 语言加动作_ 个别 负效 备注 64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1、您对户外体育游戏的组织有预先的计划吗?您在制定游戏计划时会考虑哪些 因素? 2、你觉得幼儿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应该获得怎么的发展?获得的发展是否与你设 定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3、您觉得教师有进行游戏指导的必要性吗?为什么? 4、您通常釆用哪种游戏指导方式?为什么要釆取这种游戏指导方式? 5、您在教学过程中,是依据什么来确定哪些孩子需要指导? 一般需要您指导什 么? 6、您在进行游戏指导的时候,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您通常是如何解决的? 7、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您采取的游戏指导方式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8、您会对自己的游戏指导行为进行教学反思吗?你觉得怎么才能提高自身的游 戏指导能力? 65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m梁娟.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及危害m.科教文汇,2014年2月(下旬刊) 总第279期:99 66 致谢 时间荏苒,光阴似箭,转眼间在师大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心中 更是有万千感慨。两年的学习生活,虽然短暂,但是却成为我人生的一份宝贵的 财富。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曹中平教授,您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深厚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的感染 了我,并不断地激励着我。能成为您的学生,真是幸运。感谢您两年以来对我的 悉心教导,让我在在学业上不断成长;感谢您在我感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我的指 点,让我受益匪浅;感谢您对我论文的一次一次的指导和批改,您对我的论文付 出,感谢您对我的指点迷津。您不仅是我学业上的导师,更是人生上的导师,您 宽容、大气、严谨、淡泊和睿智,在您身上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做研究, 还学会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次,我要感谢杨莉君教授、郑三元教授、张卫民教授、田景正教授和孙俊 三教授,感谢您们两年来对我学业的关注,对我在专业上的指导,聆听您们的讲 座,使我受益匪浅。感谢您们在论文 题和写作的过程中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您 们以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千言万语,只想对各位老师 说声:谢谢您们。 再次,我要感谢研究生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经过两年的相处,我们彼此之间 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感谢我亲爱的室友们,我们一同学习,相互帮助,谢谢你们 为我的论文提出的宝贵的意见,感谢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感谢你们一路以来的扶 持和帮助。 我还要感谢实习幼儿园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可爱的孩子们。感谢肖园长、谭 园长,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孩子们,是你们对我的不断支持和协助,我才能收集论 文所需要的资料,谢谢你们。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一路以来的支持,感谢你们为我辛劳的付出, 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感谢你们的不断鼓励。 感谢所以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你们。 67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甶本人承担。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月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釆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V”) 作者签名: 日期:Z月〉日 导师签名: <十 日期年厶目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