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专 业 学 位) 论文题目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以济南市部分幼儿园为例 专业学位名称 教育硕士 方向领域名称 学前教育 申 请 人 姓 名 武 艳 艳 指 导 教 师 丁海东 副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4 年 6 月 7 日 单 位 代 码 10445 学 号 2012302029 分 类 号 G618 学 习 方 式 全日制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绪 论...................................................................... 1 (一)问题提出 .......................................................... 1 (二)研究综述 .......................................................... 1 1.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研究................................... 1 2.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研究............................... 2 (三)概念界定 .......................................................... 4 1.空间............................................................... 4 2.户外空间........................................................... 4 3.设计............................................................... 5 4.生态学............................................................. 5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7 (五)研究方法 .......................................................... 7 1.研究对象的选择..................................................... 7 2.研究思路........................................................... 8 3.研究方法........................................................... 8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其设计的生态学视野.................. 8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 8 1.对幼儿体能发展的影响............................................... 9 2.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9 3.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10 (二)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与原则 ................... 10 1.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11 2.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生态学的基本原则............................ 12 二、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13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现状 ....................................... 13 1.甲幼儿园设计现状.................................................. 13 2.乙幼儿园设计现状.................................................. 15 3.丙幼儿园设计现状.................................................. 16 (二)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 17 1.空间利用及整体性设计不足.......................................... 17 2.个性空间及趣味性设计不足.......................................... 18 3.绿色空间及可持续性设计不足........................................ 18 (三)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19 1.缺乏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合理规划................................ 19 2.缺乏对幼儿行为及幼儿心理需求的正确认识............................ 19 3.缺乏对自然景观的合理运用.......................................... 20 三、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基本板块与设计策略..................... 20 (一)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基本板块 ......................... 21 1.功能性空间........................................................ 21 2.场所性空间........................................................ 21 3.领域性空间........................................................ 21 (二)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策略 ......................... 21 1.在空间格局上追求开放与整体........................................ 21 2.在空间设施上追求个性与趣味........................................ 23 3.在环境设计上追求绿色可持续........................................ 27 4.在材料投放上追求丰富与多变........................................ 28 结 语................................................................... 29 注 释................................................................... 29 参考文献................................................................... 31 附 录................................................................... 33 致 谢................................................................... 34 I 摘 要 教育部 2001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为幼儿提供健 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幼儿园空间环境不仅仅是幼儿生活和活动的地方,更是一门 隐形的课程,潜移默化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近些年来,幼儿园环境创设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很多幼儿园借此掀起了环境创设的热潮,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大 家在纷纷关注室内环境的同时,又忽略了室外空间环境。幼儿园户外环境的设计师往往未 接触过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在设计幼儿园户外空间时,立足于成人的角度,过分追求形 式与美观,忽视幼儿身体及心理的发展特点,造成户外空间不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 本研究以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 设计策略。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济南市部分幼儿园空间设计现状进行调 查研究。正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论述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对幼儿发展的 重要性,以及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生态学的观点,并据此提出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户 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即整体性原则、自然性原则、儿童化原则、可持续原则。 第二部分,笔者通过对济南市部分幼儿园长和教师进行访谈,以及对幼儿园户外活动 空间设计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的户外活动情况,总结幼儿园户 外活动空间设计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空间利用及整体性设计不足;(2)个性空间 及趣味性设计不足;(3)绿色空间及可持续性设计不足。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 是缺乏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合理规划,缺乏对幼儿行为及心理发展需求的认识,以及 缺乏对自然景观的合理利用,但究其问题根源是生态学视野的缺失。 第三部分,笔者通过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立足于生态学 视野提出促进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改善的策略。将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划分为功能性空 间、场所性空间和领域性空间,阐述了空间设计的四个维度——在空间格局上追求开放与 整体、在空间设施上追求个性与趣味、在环境设计上追求生态可持续、在材料投放上追求 丰富与多变,并且针对这四个维度,对每个细部的具体措施提出可供参考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生态学;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分类号:G168 II Abstract In 2001,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mulgated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Guidelines, which clearly put forward that children shall be offered with healthy and rich living and activity environment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the place for children to life in and to exercise, it is also an invisible course that exerts a subtle influence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Recently,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creation has attracted lots of attention by public. Many kindergartens raised an upsurge of environmental creation.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some of them follow the trend blindly. Of course, it’s inevitable. They focused too much on indoor environment, but ignore the outdoor space environment. Most kindergarten outdoor environment designers have no contact on related theories about preschool education. While designing kindergarten outdoor space, they start from the angle of the adult, excessive pursuit forms and beauty-appreciation, neg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at’s why these kindergartens’ outdoor space can't meet the needs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structed by related ecology theor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kindergarten outdoor space design strategy. The main adopted methods are literature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observation method.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me kindergarten space design in Jinan. The main body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by consulting literature and documents, the author discusses in this paper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kindergarten outdoor space design o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the ecology view on kindergarten outdoor space design value, and the kindergarten outdoor space design principles, which are holistic, natural, childish and sustainable. In the second part, by interviewing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in several kindergarten in Jinan,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kindergarten outdoor activities space design there, observing children's outdoor activities in their daily live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ree problems of current status of kindergarten outdoor space design. The three problems are: (1) Lack of space utilization and overall design; (2) Lack of the personality and interest design; (3) Lack of green space and sustainable desig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III which mainly are the lack of reasonable plan, lack of knowledge of behavior and mental needs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lack of reasonable use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But the fundamentally cause is the lack of ecological field of vision. In the third part, by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kindergarten outdoor space design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ecology view. Kindergarten outdoor Space could be divided into functional space, place space and domain spa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patial design: pursuit overall openness on the spatial pattern, pursuit of personality and interest in space facilities, pursuit ecological sustainable on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pursuit rich and variety on the material usage. On account of the four dimensions, the author gives rational proposals for reference on each detail of specific strategies. Key words: Ecology; The kindergarten outdoor activities space; Design Category Number: G618 1 绪 论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 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 经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 儿天生好动,对万物充满好奇,拥有和成人不一样的观察视角与思维特征,学习过程与成 人截然不同,他们有着特殊的吸收性心智,可以毫不费力的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信息。 因此,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 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作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为幼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认知能力,想象力以 及创造能力,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发展,幼儿园 环境创设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关注的焦点,各幼儿园的环境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日 趋丰富,成为每个幼儿园独特的标志。然而,当我们观察到琳琅满目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创 设的同时,将视线转移到幼儿园的户外,会发现室内外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反差,空旷的塑 胶地面上摆放着大型玩具以及几个简单的游戏器材。究其原因,关键是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不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对幼儿园活动空间的设计不能够立足于一个正确的领域。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不仅仅属于学前教育领域,它是一个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 生态学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的交叉性学科。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园 的教育质量。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应该由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逐渐向人性化、生态 化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本研究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进行研究, 深入幼儿园中开展调研活动,在分析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存在的 问题,然后结合实地观察和访谈记录,立足于生态学视野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进行 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 (二)研究综述 1.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研究 一直以来,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内,而关于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方 面的研究还很少,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也很有限。研究者多数侧重于户外活动空间的规划上, 而忽略了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每个细部的设计及各细部的联系性和层次性,缺乏整体而 系统的研究。黎志涛认为,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美化,更重要的是它应 2 成为幼儿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生长和发展的条件 [1] 。他从游戏场地、环境绿 化、小品、杂物院、地面等方面介绍了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要求。刘宝 仲在《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主要侧重于从场地选址、规模、各个功能分区等方面介绍 户外空间的规划方案。李政在其论文《论幼儿园活动空间思维设计》中,将幼儿教育的思 想、教育流程方法、教育活动装置等要素考虑到幼儿园空间设计中来,由此提出幼儿园活 动空间的四维设计,将空间划分为健康类活动空间、语言类活动空间、社会活动空间、科 学活动空间、艺术活动空间五部分并分析其设计要点。汪颖赫在其论文中论述了幼儿的心 理需求以及幼儿行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使幼儿园设计更趋向人性化,如入口空间应该通 透、圆滑,器械之间要有一定的缓冲空间,沙地的高度要求,地面铺装等。 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和卡罗林弗·朗西斯在《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中提到,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应该为幼儿提供多样的行为活动,满足幼儿的行为需要, 服务于性格各异的幼儿。他们认为在进行设计之前要考虑到计划与环境的关系,被服务幼 儿的数量和年龄,幼儿的尺度以及空间的多样性,要给予幼儿感觉刺激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2] 。关于日托中心户外空间的设计策略中提到社区化的入口,避免成人化、审美化的空间, 合理利用原始地形,提供孩子可以直接接触到的自然区,提供适于个体活动的小型户外空 间,选择多样植物,玩沙区保证有水。这些具体措施辐射范围广,比较全面,为研究者进 行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原则对空间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黎志涛在《阳光、 空气、水、运动——幼儿园环境规划设计回顾》中提出了幼儿园空间设计的功能化原则、 教育化原则、童心化原则和乐园化原则。范磊在其论文《适应现代幼教理念的幼儿园活动 空间系统化设计研究》中提出了系统化、现代化、人本化、开放化、游戏化、趣味化、幼 儿化等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李伟在其论文中提出了幼儿园整体环境的设计原 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自由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张玫英、董卫在《丹麦幼 儿园设计新趋势》中这样阐述,在设计中应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成长的天性, 强调空间的实用性和细节处理 [3] 。通过以上学者提出的关于幼儿园户外空间的设计原则, 研究者认为,我们在设计户外空间时要基于一定的理论去定原则,我们坚持怎样的视野, 原则自然就置身于视野之下。 2.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研究 在文献资料收集阶段,研究者发现专门立足于生态学视野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的研究是极为不足的。所以又对“生态学”“生态教育”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关于幼 3 儿教育的研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理念。笔者对和本选题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得出 下面的论述。 苏墨在其论文《幼儿园建筑的生态设计方法初探》中提到了生态建筑,分析当前幼儿 园建筑设计的问题主要是选址、通风、采光以及室内热环境,并且从建筑规划、建筑单体、 构件以及材料设备等方面对幼儿园建筑进行生态和节能设计,坚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充 分利用通风和采光,以最低的能耗设计最适宜的建筑 [4] ,但文中涉及到幼儿园户外空间设 计的内容很少,仅从园区绿化一方面来论述。何开元在《绿色幼儿园设计实践及要点探析》 中,提出绿色幼儿园设计方案,将节地、节材节水、节能、节电作为设计的要点 [5] 。苏墨 和何开元提出的幼儿园建筑设计更像是一个能源节约的技术方案,并没有充分涉及到幼儿 园户外空间各要素的具体设计策略。 彭蝶飞在《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中提到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应首先将幼 儿置身于自然生态的教育环境中,让幼儿在充分体验、感受以及探索大自然中获得生态教 育。虞永平先生在《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中阐释了适宜儿童生长的环境应该是一个生态 环境,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意在借助自然生态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持、 相互补充,以保持生命之可持续发展的大智慧,强化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温室环境 与自然环境之间、对儿童生命的照顾与让儿童自己克服困难和挫折之间、被动吸收知识与 发展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多重关系,创立适宜儿童生长和发育的生态环境 [6] 。张婕在论文《从 生态学视野看儿童发展——六种生态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中介绍了六种生态学理论,提到 对儿童发展的研究要将儿童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生态学是一门非常关注有机体与环境关 系的学科,生态学取向的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立足于生态学视野对儿童发展进行 研究是一个正确而有价值的取向,她在文中介绍了六种生态学理论的共识——儿童发展所 处的环境是一个结构化的生态系统,而且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考察儿童发展的过程 时,组成整个环境结构的所有事物、参与者、活动以及各种文化信念等因素都要被考虑进 来 [7] 。 综上所述,当前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整体框架的设计已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结果,对 每个板块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但是这些设计方案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整体性 把握不足,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而且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缺乏一个引领的 视角,尽管有的研究者提出过生态化设计原则,但是这个生态化仅仅只是一种缓解能源危 机的设计技术,至今还尚未有研究是立足于生态学视野去设计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关于 生态理论的研究,强调幼儿在结构化的、系统的多重关系中,在多样的、可变的环境中发 4 展,这对研究者展开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和理论支持。 (三)概念界定 1.空间 《辞海》对“空间”的解释是,空间和时间一起构成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空间 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与顺序性。空间和时间具有客 观性,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空间和时间,也没有不在空间和时 间中运动的物质。空间和时间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就宇宙而言,空间无边无际,时间无 始无终;而对各个具体事物来说,则是有限的。 《空间设计》中提出了点、线、面是构成空间的基本要素。点是所有形式之中的原生 要素,其余要素都是从点派生出来的。影响人们感知空间的要素有形式、光线、色彩和质 感。其中形式对空间的影响最大,形式指空间中所有的造型元素。 [8] 许多科学家对空间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空间是一种关系,是某 物体与包含着它的另一些物体之间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指出,空间是充实的, 空间不是独立存在的,空间不能和充实于其中的东西分离;物理学家爱因斯从他的相对论 理论体系出发,认为空间是物的关系的集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则认为空间是生物体与 其环境互动所得出的结果。科学家们对空间的理解虽有不同,但是从他们的见解中我们可 以得出,空间内的各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且不可分离的。 2.户外空间 詹和平编著的《空间》对外部空间作了这样的定义,“外部空间是相对于内部空间而 言的,如果说建筑实体的‘内壁’围合而成的‘虚空’部分,形成了建筑的内部空间;那 么建筑实体的‘外壁’与周边环境共同组合而成的‘虚空’部分,则形成了建筑的外部空 间。” [9] 芦原义信编著的《外部空间设计》对外部空间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外部空间是“从 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 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芦原义信 从他的建筑空间三要素出发,认为外部空间“可以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空间。即把整 个用地看作是一幢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没屋顶的部分作为外部空间考虑”。 [10] 因此,幼儿园户外空间是与幼儿园建筑内部空间相对应的空间形态,是幼儿园围墙所 包围的除建筑物以为的空间环境,它包括户外活动场地、器械区、种植区、道路、沙水区 5 等空间设施,幼儿园户外空间是供幼儿游戏、交往、探索、运动等活动的场所。 3.设计 《现代设计词典》着重从广义上解释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从构思到建 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这一目的既可以是精 神性的也可以是物质性的,所以设计不论在精神财富或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中都起到了重要 作用。设计是一种选择或决策的过程,任何决策都是由大量前提所构成的。前提包括两种 要素,即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前者说明事态的状况,即“是怎样的”,后者则是用理论 和审美的命题来表述的,即是好坏或美丑之类。因此,决策带有规范的性质,是由前提推 理结论的过程。任何复杂的决策过程,都包括一系列的决策,形成一条“手段——目的” 链条的层次结构,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果要素。 环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适于人类生活的最佳物质环境,所以该环境应与人类 生活取得最佳匹配。这种匹配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环境与人体尺度的匹配;环境与 人类身心的匹配;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匹配;环境与社会心理、地域文化的匹配等。并且这 些匹配关系是以相互统一、综合的形式出现,以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有机的人与空间、人 与环境的系统,这是环境设计的基本理念。具体地说环境设计应满足空间性、实用性、经 济性、安全性、审美性与社会性,取得与人、社会、自然的调和等条件。环境设计的中心 是空间,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环境中的一切结构体、设备以致被利用的自然物都 是作为形成合适空间的手段而起作用的。空间不仅反应了与人体相对应的物理尺度的需 求,还反应了与人类生理、心理相对应的心理尺度的需求。 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中的“设计”就是一种广义上的设计,设计的目的就是基于 生态学的视野创设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空间中的一系列要素都要被考虑进来,然后通过 进行一系列的构思,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而形成满足幼儿物理尺度、心理尺 度的空间环境。 4.生态学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儿(E.Haeckel)于 1866 年提出,他认为生态 学是研究动物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Haeckel 所指的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 和生物环境,前者是指光、温度、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后者包括同种或异种其他有机 体。这个定义强调的是相互关系,或称相互作用,即有机体与其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和 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1] 生态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各种异质要素之间的互生、互补和 6 互利性,彼此相成、相济、不断对话,人类是生物界的一分子。因此,生态学十分注重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虞永平著《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中,对生态学做了这样的阐释。生态学,原指研究 生命体与其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问(生态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生命体之间以及生命体与 无机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极其复杂的相互关联)。但发展到今天,它已经越出生态学学 科的界限,成为人们观察世界和发现世界的一种世界观。所谓生态世界观,是一种以万物 相联系的视角看待世界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严重对立的两方,如阴和阳、水与 火等,也有着互益互补的可能。目前,人类遇到的众多问题,如环境、战争、科学、教育、 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假如以生态世界观对待,都将得到良性的解决。 [12] 同时,也有学者对生态系统以及生态观做出了相关界定。有的学者认为,现代生态学 的中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 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巴克认为由多个相互依赖的行为情 境构成的系统实际上也是一种多层次、有结构的生态系统。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更是 提出,生态学是人和环境的整体性的科学,是研究有机体或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科 学。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模型将对儿童发展的研究放置在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和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生态系统之中。 钟启泉在课程设计中提到,生态观是一种方法论体系,是人们处理自身与外部环境相 互关系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有一种基本的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时,人、生物、环境三者之间必然是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方发生危机都将威胁它方的生存。生态观强 调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既斗争又同一,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运动过程,从而平衡生态系统各 要素的关系,维持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13] 综上有关生态学、生态系统以及生态观的阐释,我们可以得出,生态学虽然是一门学 科,但在人文研究领域,更多的是一种研究的方法论,一种研究的角度。本文所提到的生 态学就是一种观念和立场,生态观强调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分析视角, 从总体上把握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人、生物和环境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 认为万物都是互相联系、互利共生的,同处于一个生态系统的各生态因子处于不断发展的 和谐状态,因此我们在研究任意一方时都不要忽略另外一方所起的作用。这给研究者进一 步探索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带来一定的启示,在设计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时,坚持生 态学视野,将户外空间置于一个生态系统中,使空间各要素都得到良性发展。 7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旨在于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揭示生态学视野对幼儿园户外活 动空间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在当前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中生态学视野的缺失,并基于 生态学视野给出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策略,为今后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提供 可操作性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措施。 本研究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幼儿园的生活往往忽视让幼 儿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的真实生活环境的创立,往往偏重于灌输、模仿和千篇一律的 效果,儿童所接触的东西,多是现成、精密以及昂贵的玩具和乐器,而不是自然中的泥土、 石头、果实、枝条、小动物、自然声响等触发其创造性思维的原生态环境和媒介。幼儿园 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千篇一律,难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一 个正确的指导理念。因此,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为今后幼儿园户外空间环境的创设提供 一个正确的理论基础,即在生态学视野下设计幼儿园户外空间环境。在这里提倡的生态学 理念强调一种有机的、自然的、生态式的、有生活气息的环境,强调幼儿园空间各要素相 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在生态学视野的引领下,幼儿园户外空间应营造一种回归 自然、充满趣味和诱惑的环境氛围,空间各要素发挥着不同的价值功能,形成一个和谐的 生态循环系统。 本研究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生态化的幼儿园各要素有机联系,互利共生,营造和 谐的空间氛围,能够有效缓解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过分闲置和过分紧张的问题。设计顺应 幼儿天性、利于幼儿发展的户外空间,为幼儿提供能够创造、探索、发现和学习的环境。 研究者分析当前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及改进措 施,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为今后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 设计提供可操作性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措施。并且,笔者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引起 广大学者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重视,将视野转向户外,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园”, 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的各种功能,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质,促进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择 基于研究者的能力和时间所限,将研究范围设定为济南市区 3 所幼儿园。采用分层抽 样的方式来选择研究对象,从大、中、小班各选取一名老师进行访谈,了解幼儿户外活动 的基本情况。并从 3 所幼儿园中选取了 3 名园长作为访谈对象,了解户外空间设计的基本 8 现状,她们都直接参与了幼儿园户外空间的设计,对其设计状况有深入的了解。 2.研究思路 本研究首先论述生态学视野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重要性,然后考察济南市部 分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现状,总结当前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分 析产生这些问题的诸多原因,然后立足于生态学视野探讨促进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改善的 策略。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进行研究。 (1)文献法:搜集和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相关领域书籍、报刊、硕博士论文,如生态 学、设计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领域,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并且通过文献分析,针对一些设计的优势及创新点,在具体的设计策略中合理借鉴与融合。 (2)观察法:①选取济南市一些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分析、 拍照,主要考察这些幼儿园户外空间的利用情况,空间的分布情况,设施的分类。②观察 幼儿户外活动,了解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活动类型、幼儿参与度等。 (3)访谈法:深度访谈园长及教师,了解他们对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认识及态度, 了解济南市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某些板块设计的理念及幼儿户外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了解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现状的原因及需要改进之处。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其设计的生态学视野 古今中外的经验皆可证明,给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教育,就等于把孩子培养成为 什么样的人。古代思想家墨子曾提出“素丝说”,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 变,其色亦变。最好的环境是能养心的,这种环境通常由优质精神和美好物质两部分合理 构成。物质是基础,精神是上层建筑,前者决定后者。当人处于好的环境之中,是不需要 教育的或者教育就会不知不觉中转换为自我教育,然而这个环境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环境。 如今多数幼儿园稍加装饰就变成了幼儿活动的空间,对幼儿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甚至适得 其反。在当今幼儿园空间环境创设的大思潮中,我们应当坚持一个科学的视野,努力创造 促进幼儿发展的户外空间环境。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希望,也是社会的责任,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 等方面和谐地发展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基本职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应确保每个儿童 9 均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我们的教育应促 进儿童生命的成长,幼儿园作为承载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应为儿童提供促进其生命自然 成长的环境。幼儿园户外空间相对室内空间而言,有更宽广的活动场地,更丰富活动内容。 适宜的户外空间设计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对幼儿发展的 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体能发展的影响 幼儿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组织比 较柔嫩,其物质基础还相当薄弱。幼儿适当的身体运动,有利于促进幼儿生长发育,促进 幼儿骨骼发展,增强幼儿肌肉群的力量,提高幼儿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促进幼 儿多样化动作技能发展 [14]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大,能够增强幼儿运动量,是提供幼儿体 能锻炼的重要场所,幼儿园在户外空间中参与的各项运动都能使幼儿的体能得到发展。如 秋千可以发展幼儿平衡能力,攀爬墙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和脚部肌肉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足球等球类运动可以锻炼幼儿跑、踢以及动态平衡能力。户外空间的气温多变,幼儿在感 受气温变化时,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增强幼儿抵抗力。 2.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培养幼儿主体性 幼儿园户外有更宽松的空间环境,视野开阔,气氛活泼,使幼儿享受轻松的、自由的、 愉快的活动。幼儿园户外空间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活动内容,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 爱好、特点和其他条件,选择喜爱的游戏设施、形式及游戏伙伴,他们通过自己决定去哪 里玩、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来实现自己个性、主体性的发展,从而使教学要求由外 在强制的力量转化为幼儿主体能动追求的东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幼儿 的主体地位。 (2)培养幼儿合作与交往能力 当前幼儿园的户外空间活动,幼儿多数按年龄划分,由教师带领分班活动,这样幼儿 失去了与其它班级、其它年龄幼儿交往的机会。适宜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有利于儿童之 间的活动和交往,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可以接触到本班级以外的幼儿,他们在共同游戏时 可以增加交往的机会,较大的幼儿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而年龄较小的幼儿也能够得到能 力的提升,并且能够表现出合作、谦让、分享、助人等良好的社会品质。 (3)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10 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就会产生怎样的刺激,怎样的刺激就会产生怎样的印 象。国外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不同于国内的地方在于,他们没有传统的空间设计模式,却 注重塑造空间的艺术气息,注重大自然赋予空间的原生态的淳朴美,这种与生活贴近的环 境,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体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15] 。生态学视野下的户外活动空间相对 于室内空间,更加开放与丰富,更适合提供新鲜的、充满想象力的内容,吸引幼儿陶冶其 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幼儿园户外活动多是富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 幼儿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幼儿自信心。幼儿参与独木桥、攀爬墙 等难度较强的活动,更易于培养勇敢的品质。 3.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1)促进幼儿感知觉发展 相对室内而言,户外空间有更加丰富的感性认知材料,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幼儿可以接触到昆虫,感知昆虫的特征;可以接触更多的自然景观,提高科学认知;在户 外活动时,可以提高幼儿视觉的感觉性,丰富视觉印象;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有更多的触摸 感受,培养触摸觉,如雪是冰冷的,春风是温暖的,沙子的质地等。幼儿在户外中能够得 到良好的感知觉发展,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有利于幼儿积累经验,使幼儿各种感知能力 获得积极发展。 (2)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在参与户外活动时,乐于体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注意力保 持高度集中,刺激大脑积极思维,提高反应的灵活性。幼儿各个器官共同参与,他们的感 觉、知觉、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等智力品质在活动中都得到锻炼。幼儿长期接受户外 活动的锻炼,能够刺激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 力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二)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与原则 近些年来,生态学、生态环境和生态研究等名词逐渐受到国内教育界研究人员的重视, 特别是布朗芬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更为学术界人士所熟悉。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 发展生态学认为个体发展总是在社会机构(诸如家庭、学前教育机构、学校等等)的环境 中进行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是“对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相互适 应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有机体与其所处的即时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受各环境之间相 互关系,以及这些环境赖以存在的更大环境的影响”。 [15] 我们将幼儿所处的幼儿园户外空 11 间设计置身于生态学视野下研究,这是一种新的理念,突出表现为一种生态学的基本观念 与原则。基于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影响,幼儿园户外空间应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的状态,空间 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且与幼儿发展相互适应,共同维持户外空间的持续发展。 1.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基于生态学的理念与立场,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所持有的基本观点,突出表现为 以下三个方面: (1)关注户外空间环境的动态发展 布朗芬布伦纳在阐释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时这样提到:人是在不断发展的,不是环 境可以任意施加影响的一块白板,人是在动态的环境中不断成长并且重新构建其所在环境 的实体 [17] 。幼儿园户外空间不仅要关注幼儿发展,还要关注自身发展,将幼儿置身于动态 发展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对幼儿产生强有力的影响。生态学视野下的幼 儿园户外空间设计,强调空间的多变性,为幼儿提供多变的材料以及不断更新的空间环境, 呈现给幼儿新颖而有趣的空间设施,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2)关注户外空间各活动因子之间的联系性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认为与人类发展过程相联系的环境不是指单一的、即 时的情景,还包括了各种情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情景所根植于的更大的环境。生 态学理论的系统观更是强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将生态学理论运用到户外空间设计时, 户外空间的每个活动因子都要被考虑进来。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容易出现偏区现象,每个 区域人员分布不平衡,原因主要是各区域联系性不强,难以将幼儿的视线在各区域之间转 移。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时,不仅要关注每个细化要素的设计方案, 还应考虑到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注重区域界线的设计,强调引导性和联系性,促进户外 空间的整体性融合。 (3)注重幼儿及空间的互动作用 空间是依附于人而存在的,是实体与实体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产生的一种环境。幼儿园 户外活动空间是幼儿与他所处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幼儿园 户外活动空间对幼儿有其影响作用,并需要与幼儿相互适应,因此,幼儿与户外活动空间 之间的作用过程是双向的,呈现一种互动的关系。在设计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时,单纯的 儿童中心或者环境主导是违背生态学理论的,既要涉及到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又要考虑到 自然环境的生态发展。 在当前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中存在着很多难题,例如,如何处理幼儿园户外空间 12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与户外空间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如何解决幼儿园室内外缺乏联 系的问题等,运用生态学视野研究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正好可以解决我 们在研究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中面临的诸多困惑。 2.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生态学的基本原则 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动态发展,关注户外空间各 活动因子之间的联系性,注重幼儿及空间的互动作用,基于此观点,提出幼儿园户外空间 设计生态学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整体性原则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好比一个生态系统,它首先应具有整体性。而不 是各异质要素之间相互对立、排斥、分离。在设计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时,既要考虑美观 性,又要考虑动与静的结合、封闭与开放的结合、独立与组合的结合。例如,室内空间与 室外要合理过渡,在开放的公共活动设施附近安置小尺度空间。 整体性的空间布局不仅可以发挥每个板块的重要功能,也促进了相邻板块之间产生积 极的互动。例如,将玩沙区与攀登墙安置在一起,便可以吸引玩沙区的幼儿去攀登墙区域, 幼儿结束攀登游戏后也可以直接进入玩沙区。将室内外的过渡区域改造成绘画墙和光影探 索墙,既衔接了室内外,又激发了幼儿对两种墙面的探索兴趣,这种有意识的整体性的布 局,形成了各个板块之间的互动作用。 (2)自然性原则 我们用水泥、瓷砖、塑胶等材料试图为幼儿创造一个舒适、安全而美观的空间环境, 可是幼儿与这种环境的亲近度却大大降低。幼儿生活的一大部分都在幼儿园度过,如果我 们不能够提供给幼儿接触自然的机会,幼儿又如何能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陈鹤琴先生提出,应该让幼儿与大自然多接触,我们应提供幼儿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才能 丰富他们的经验,锻炼他们的技能。我们在设计幼儿园户外空间时,要在保留自然的基础 上增添设施,而不是破坏自然后又重新塑造,要做到利用、保护为主,就地取材,融园内 建筑于自然景色和地形之中。尽量在园中为幼儿保留一片土堆、大片的草地和可以遮阳的 树木。 (3)儿童化原则 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脱离了幼儿,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将不复存在。 空间的分区、材料的选择、色彩、尺度等都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是一个特殊 的群体,对万物好奇,我们在为幼儿设计多变的环境时,要降低我们的视线,从幼儿的视 13 野来创设环境。另外,幼儿园户外空间面向的是整个幼儿园的孩子,它的设计更要注意幼 儿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创设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性、不同能力幼儿 发展的空间。 (4)可持续原则 可持续性是生态学倡导的重要理念,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 统可持续性的保持,资源保护、资源再生和资源再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幼儿园户外 空间设计要使用生态环保的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并充 分利用可重复利用、可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以及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将废物变成资源,保 持幼儿园户外空间动态发展。一些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从建园伊始至今都是一成不变的环 境,毫无新意可言。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户外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节约能源的 基础上,提高能源利用率,使每条生态链上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产生新的生态 因子。 二、 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空间,应该为幼儿提供适应他们发展的 设施、器材,应站在幼儿的角度,为他们创造一个丰富有趣的空间。但是研究者在考察济 南市部分幼儿园时,却发现当前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在设计中出现错位,影响了户外空间 应有的价值。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现状 笔者在实习期间走访了济南几所幼儿园,就其空间设计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幼 儿园园长及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以下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家幼儿园进行分析论述。 1.甲幼儿园设计现状 (1)园所概况 甲实验幼儿园始建于 1982 年,拥有两个园所、占地 6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5600 平 方米、有 22 个班。该幼儿园的办园宗旨是着力培养“好奇、好问、会问、乐于探究的儿 童”,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努力造就“健康活泼、勇敢自信、好奇探究、 文明乐群”的新世纪儿童。甲实验幼儿园连续三届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幼儿园”。 (2)空间设计 甲实验幼儿园户外空间主要分为入口活动区、集体活动场地、大型器械区、玩沙区、 绿色植物区以及长廊。 14 入口活动区:幼儿每天入园离园的必经区域,位于幼儿园的东南侧,幼儿进入园内沿 着塑胶通道直接进入教学楼。 集体活动场地:位于幼儿园的中心位置,较开敞,靠近教学楼方向有一个升旗台,南 侧有废旧轮胎以及矮树桩等简单器材。集体活动场地是幼儿户外活动的必要场所,幼儿在 此升旗,做操以及各班自由活动。 大型器械区:位于运动场西侧,供幼儿自由活动时玩耍。由于本园人数较多,所以一 般都是各班分来组织来玩大型器械,每班活动时间约 20 分钟。 玩沙区:位于园区的西南角,幼儿在自由活动时会光顾,玩沙区没有其它辅助工具, 加上自由活动时间较短,所以玩沙区光顾的幼儿很少。 自然植物区:主要位于园区西侧及后院,植物的种类很多,在对园长进行访谈时,园 长特别介绍说这是本园的特色,保证幼儿在每个季节都能看到绿色植物,植物从西侧一直 延伸到后院,竹子、山楂树、蔷薇花、迎春花、石榴、紫金花等。 长廊:位于园区最南侧,横跨整个园,笔者实习在冬天,长廊上边的植物已经凋谢, 户外活动时幼儿很少进入此区域,大部分时间都在闲置。 楼顶平台:该园的幼儿人数较多,户外活动场地供不应求,所以开辟楼顶平台至关重 要,楼顶设施较简单,高高的防护网,绿色的人造草坪铺装,堆放着几个废旧轮胎,能够 容纳两三个班进行户外活动。 (3)行为活动 笔者通过观察及访问教师的形式了解到,幼儿每天都有固定时间进行户外活动。一般 早操在八点半到九点,幼儿集体进行;九点半到十点,各班组织进行户外活动,分布在楼 下活动场和楼顶平台。各班教师带领的户外活动一般也是集体进行,比如跳绳、滚轮胎等, 幼儿自由活动时间较少,自由活动主要集中在玩具器械区,幼儿在自由活动时会与其他班 级的幼儿产生互动,在器材较少趣味性不强的空间幼儿活动的人数较少。 2013 年 11 月 5 日 9 点,孩子们排队下楼做操。今天风很大,墙外的大树上发黄的叶 子都纷纷被吹下来,一部分飘落到幼儿园的操场上,几个孩子捡起来树叶,钟响说:“卖 树叶了,卖树叶了,谁要树叶,5 块钱一个”,孩子们纷纷对树叶起了兴趣,女生们捡起 来顶在头上:“看我的树叶帽子”。再后来,又一阵大风吹掉了更多的树叶,大家都欢快地 说:“快看啊,下树叶雨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想象力正是来自于大自然神奇的知识源泉。 教师组织幼儿跳绳时,幼儿排队等候,此时后半部幼儿已分散队伍,陶醉于周围环境, 或追逐,或游离。升旗台附近种植了几棵树,树下的小草上有树上落下的“小珠子”,响 15 响和皮皮对此起了兴趣,拉着老师问这是什么,这能吃吗,并且玩起了找珠子的游戏,其 他的幼儿也被吸引过来,纷纷围在树下的小花池边。 2.乙幼儿园设计现状 (1)园所概况 乙幼儿园始建于 1946 年,是一处省市级两级实验幼儿园、山东省十佳幼儿园、山东 省十处最具办园特色的幼儿园。有六个教学班,形成了“和谐教育——为孩子的一生发展 奠基”的办园理念,呈现多方位的办园特色。 (2)空间设计 该园由于空间较小,户外空间的设计较简单,主要有入口区、集体活动区、器械区。 入口区:入口采用电动推拉门,且入口与活动场地相连接,没有明显的界限区分,没 有道路指引。 集体活动区:位于园区中央,以塑胶材质铺装,没有边界划分。活动场四周有几个梧 桐树,有很好的遮阴效果。 器械区:设置较简单,篮球架、滑梯等分布在园区周围,摆放无规律。 围墙:该园的围墙是通透的栅栏,幼儿户外活动时可以向外观望。 (3)行为活动 该园早操安排在八点至八点半,十点至十点半各班自由活动,下午安排在三点至三点 半,具体时间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八点至八点半幼儿集体做操,十点至十 点半各班活动,教师带领幼儿投沙包、跳绳、玩滑梯、投球等。由于园区人数较多,园区 面积小,所以该园也是各班分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一般有 2-3 个班同时进行,各班没有 明显的界限区分,即使相邻班的幼儿也很少产生交往行为。幼儿自由活动多集中在器械区, 而且该园玩具设施较少,周围往往集中很多幼儿。 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 幼儿户外活动便多了一项有趣的游戏——拣树叶,这是该 园的特色活动,因为园区有两棵大大的梧桐树,为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幼 儿集体在院子里拣树叶,兴致勃勃的说“我这个是圆形的”“我的是个心形”“这个好像爸 爸的手啊”……幼儿不光捡起树叶,他们还把干燥的树叶捏碎。看似很简单的游戏,但每 个幼儿都积极参与,专注游戏。蹲下起来这个动作发展幼儿的腿部肌肉,锻炼幼儿的身体 协调能力;幼儿不停地发现更新奇的树叶,培养幼儿好奇心及观察能力;幼儿用手捏碎树 叶,打通幼儿触觉神经通路,增进幼儿触觉敏锐度。这是大自然独有的魅力,是一般玩具 不可比拟的。 16 3.丙幼儿园设计现状 (1)园所概况 丙幼儿园占地 7769 平方米,建筑 7668 平方木,绿化 1029 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近 2500 平方米,开设有 15 个班。该园坚持“一切为了部队,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 力求培养“健康、独立、探索、自信”的幼儿。2003 年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幼儿园。 (2)空间设计 该园主要分为入口活动区、集体活动区、绿色植物区、器械区以及玩沙区。 入口区:该园户外空间由教学楼围合,主入口区与教学楼之间连接一条通道。 集体活动区:采用塑胶铺地,中间一条垂直道路以瓷砖铺设将场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绿色植物区:分布在活动场的四周,以花池围合,幼儿只能在一旁观赏,可亲近性不 强。 器械区:位于活动场地边缘,相邻摆放着两个大型滑梯。 玩沙区:设置在幼儿园的另一个区域,平日很少有幼儿在玩沙区活动。 (3)行为活动 该园上午有两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八点半到九点幼儿早操,九点到十点各班老师带 领幼儿活动。另外,笔者了解到每周三是本园特色的“游乐场”活动,中班幼儿集体户外 自由活动,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如“彩虹伞”、“推小车”、“滚轮胎”等活动。 在整个活动期间教师负责指导,保证安全,而不直接参与游戏。幼儿十分喜爱这项活动, 原因是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还可以与其他班级幼儿共同游戏。这是本园户外活动 的成功之处,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以及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冬天的户外,植物区已经枯枝满满了,只有几棵冬青略显绿意。小可和沐沐对迎春花的枯枝产生 了兴趣,在花园里逗留了很久,他们用手指轻触树枝,体验枝尖带给手指的感觉,这是一堂多么深刻 的感统训练。(如图 2-1) 2013 年 11 月 19 日,上午户外活动,滑梯周围好多幼儿在排队,童童打了一圈,站在一旁看了片 刻,眼睛就开始寻找其它地方有什么好玩的,他来到花池边的围栏上,沿着“小石径”走来走去,手 臂还自然地张开着,走了几圈,似乎已经很熟练了。孩子就是不喜欢走寻常路,童童的身体协调能力 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得到了锻炼。(如图 2-2) 17 图 2-1 图 2-2 资料来源:笔者自摄 综上关于甲、乙、丙三个幼儿园的户外空间设计现状,可以发现,三个幼儿园有着共 同的设计现状,表现在以下方面。幼儿园户外空间铺地多为塑胶、水泥材质,缺乏地形变 化;入口采用铁艺栅栏门或传统的电动推拉门,无童趣性的元素点缀,指引性不强;游戏 器械单一且分布在园区一角,不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的需要;绿色 植物区分布少且只供观赏,一般禁止幼儿进入;玩沙区无辅助器材,幼儿难以集中注意力 参与玩沙游戏;幼儿园各区域无明显的界限划分;幼儿户外行为活动多为教师带领的脱离 游戏器材的操类游戏,自由活动时集中在器械区,略显拥挤;在观察幼儿户外活动时,发 现幼儿自发的游戏多是由自然元素引起,幼儿对自然环境有着先天的兴趣。 (二)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典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是由塑胶、草皮、水泥等铺设,以及大型的组合式活动器 械填充,这类活动空间的长处之一是很少需要养护,也为幼儿大肌肉的训练提供的场地和 设施。然而,从空间的利用、空间趣味性以及绿色空间的设计上来看,这种场地也有许多 不足之处。 1.空间利用及整体性设计不足 幼儿园户外空间多数设施都形同虚设,空间利用率不足,存在很多闲置空间,幼儿几 乎很少参与,一方面是设施趣味性不足,另一方面教师担心幼儿的安全问题和卫生问题, 幼儿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环境中,只能在一旁观赏或限制玩耍时间。由此就造成了幼儿园 户外活动空间中一大部分资源的浪费。 (1)室内外空间缺乏足够的内在有机联系 笔者通过考察济南市部分幼儿园发现,有些幼儿园虽然重视户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但 18 是却没有充分利用和挖掘户外空间蕴藏的多种教育及发展价值。户外空间是幼儿园建筑的 一部分,是其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然而户外空间仅仅依附于室内空间而存在,仅仅作为 室内空间的一种补充,缺乏独立性,缺乏与室内空间的互动。 (2)户外空间设施简单,各项目之间缺乏联系 笔者走访多家幼儿园,多数都是运动场与大型器械的简单堆砌,户外活动空间单调缺 乏特色(如图 2-3,图 2-4)。即使有的幼儿园活动设施相对齐全,会有一些具有特色的活 动项目,但是各项目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各班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虽然没有明显的 班级界限划分,但是幼儿之间的交往仅限于班级内部,与其他幼儿没有交往的机会。而在 自由活动时,在班级活动的边缘地带会和其他班级幼儿产生交叉。 图 2-3 图 2-4 资料来源:笔者自摄 2.个性空间及趣味性设计不足 幼儿户外活动多数都是教师带领下的集体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跳绳、钻山洞、滚轮胎 等,有时甚至只是简单做游戏,幼儿接触不到玩具器材,且能够自由活动的时间很少。幼 儿户外活动多为练习性游戏,以发展幼儿的大肌肉动作为目的。笔者在观察幼儿自由活动 时发现,幼儿除了自发的角色游戏外,很少有其它的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许多幼儿都是在 大型器械旁度过短暂的自由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步调统一,幼儿很难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而且这种分时段老师带领的户外活动方式与现代幼儿教育模式是不相适应的。幼儿的直接 行动思维决定了幼儿的思维以及行动取向受事物表象的影响,一些幼儿园户外设施设计沉 闷缺乏活泼的色彩,难以吸引幼儿兴趣。游乐设施的使用方式有限,长时间使用后感到枯 燥乏味,幼儿也无法置身其中展开游戏。 3.绿色空间及可持续性设计不足 幼儿园绿色空间缺失一方面体现在园区植物单调乏味,幼儿难以从中体会到乐趣;另 19 一方面尽管一些园的绿化面积较大,但为了美观和免于打理平时也仅供幼儿观赏,幼儿不 可置身其中玩耍。笔者在调研期间,观察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容易被一些诸如树叶、 嫩芽、枯枝等自然元素所吸引。一些幼儿园户外空间只是简单的游戏器材的堆积,且有些 游戏器材成本较高,更换困难,缺乏具有可持续性的绿色环保材料,因此户外环境始终如 一,缺乏变化。 过度整齐划一的空间环境与幼儿的成长不相适应,幼儿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永 远都是对新奇刺激的事物感兴趣,如若幼儿园户外环境毫无生机可言,也难以留住孩子们 的脚步。如果幼儿园过分重视将整洁美观作为环境创设的首要原则,以成人的视角去为幼 儿创设环境,那么幼儿在环境中也难以收获成长。 (三)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合理规划 幼儿园人数超额,直接导致幼儿园分配到每个幼儿的空间面积不足,幼儿在进行活动 时会出现拥挤的情况,为保证幼儿的安全,不得不减少某些活动的次数,减少某些设施的 建设。有些幼儿园认为空间面积小,所以很难进行适宜的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但是幼儿 园设计不需要太繁琐的工程,实用而简单的生态技术就能使幼儿园空间环境别出心裁。一 些场所根本不需要任何特殊设施便可成为游戏场所:楼梯、栏杆,可以攀登的墙壁、斜坡, 或灌木丛、凹洞等,但是在为幼儿设计这些地方时,应通过规划尽可能利用这些场所,并 且可以对其进行完善和改造。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 空间利用率不足,园内设施相互分离,缺乏联系性。 2.缺乏对幼儿行为及幼儿心理需求的正确认识 (1)缺乏对幼儿行为的正确认识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不停地看、摸、听、动,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依靠行动,总是积极 地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不停地去探索去创造;幼儿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 但是幼儿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发育不成熟,神经系统稳定性差、易兴奋,注意力不能长时间 集中,容易被其它事物所吸引,他们对能变会动、有新鲜感的事物,比较容易产生兴趣; 他们喜欢户外活动,喜欢户外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幼儿喜欢和同伴交往。因此,如果 我们缺乏对幼儿行为的正确认识,就不能提供给他们感知性强的事物、新奇有趣的事物以 及能让幼儿充分到大自然的机会,自然幼儿园的户外空间也难以体现趣味性特点。 (2)缺乏对幼儿心理需求的正确认识 20 幼儿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为认知、独立、兴趣以及社会交往,幼儿园户外活动难以激 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主要原因是难以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发展着的幼儿有着较强的求 知欲,他们爱学好问,有着强烈的认知需求,而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是满足幼儿认知需求的 重要手段,通过丰富的活动,不断提升幼儿的经验和能力。随着幼儿自主意识的增强,他 们更倾向于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规定主题,自己分工,安排角色,他们不再总是跟着教师, 更倾向于自由独立的空间。幼儿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喜欢追随符合自己 兴趣的事物,因此,幼儿参与户外活动时,是以兴趣为动力的。社会交往是幼儿成长所必 须的,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不断地与周围环境发生着互动,幼儿社会性的培养离不开开放 的空间环境。幼儿园户外空间难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因此也难以提供给幼儿富有趣味 性的空间、探索的空间、独立的空间、满足交往的空间。 3.缺乏对自然景观的合理运用 我们在进行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时,总是偏好于将原生态的环境改造成现代化的视觉 艺术空间,过分注重美观与秩序,却忽视了自然环境的可意向性。园区自然景观利用不足, 多为生硬的器械设施,缺乏可亲近性,缺少生命气息。大自然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它对 置身于其中的人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幼儿而言,幼儿园就是他们的一个小世界,他们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 他们用超强的生命力丝毫不知疲倦的探索这个世界。有些人认为幼儿园户外空间进行一些 简单的诸如做操、体能锻炼一类的活动就够了,幼儿的认知、审美、社会性等能力的发展 在室内空间环境中进行,却不知大自然才是幼儿最好的教科书。如果我们意识不到户外活 动空间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能充分利用幼儿园户外空间资源。如 果我们对幼儿的认识不够,我们就很难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设计户外活动空间,自然为他们 提供的空间环境也就不足以吸引他们的兴趣,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基本板块与设计策略 幼儿是需要在合适的空间内发生作用的,而这个合适的空间是符合儿童内在需要与兴 趣的,这个合适的空间促使幼儿在空间内专注的从事活动。我们在设计这个空间时,立足 于生态学视野,遵循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来进行。首先将户外空 间划分为几个基本板块,幼儿园户外空间是一种复合型空间,空间的功能较为综合,空间 要素流动性较大,所以板块的划分不采用传统的空间划分方式,板块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区分,有些板块可能相互重合,所以研究者将其分为功能性空间、场所性空间以及领域性 21 空间。在设计时考虑使用这些空间的幼儿和成人的需要和行为能力,将每个板块细化,研 究每个细化板块的设计策略。 (一)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基本板块 1.功能性空间 功能性空间是满足使用者特定需求的空间,该空间是开放的、弹性的、较不受限制 的空间,具有充分的公共性,幼儿可以一起在此进行活动。在功能性空间必须提供必要的 设施,是各种器材摆放的空间,用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求。功能性空间如滑梯,攀爬网, 玩沙区等,可以满足幼儿交往的需求,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此空间教师比较容易指导 幼儿活动。 2.场所性空间 场所性空间在范围上有明显的界限,该空间是以封闭、亲切、相似的单元来界定其 空间。幼儿在此从事其需要的行为活动,此空间具有“场所精神”,为幼儿提供强烈的归 属感和认同感,例如运动场、楼顶平台就是场所性空间。 3.领域性空间 当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时,总是要在自身与外界之间划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领 域,力求其行动不被外界干扰和妨碍。如果有外界因素闯入这个领域,总会感到不安。只 有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人才能有安全感。 [18] 幼儿需要符合他们小尺度,满足他们私密 感的空间,在领域空间内,幼儿可以自己或与他人游戏,可以用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其他人, 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交往,例如为幼儿搭建的小木房。 (二)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策略 1.在空间格局上追求开放与整体 (1)道路互通 幼儿往往喜欢变化的事物,倾向于活泼的环境,他们喜欢游离于有趣的小路中,或 展开他们天马星空的想象力,或寻找下一处有趣的场所。所以道路的设计要多样化和趣味 化,为了维护户外空间的整体性格局,可以设计具有循环性的路线,如立交桥一般既闭合 又开放(如图 3-1)。这样可以改进有些空间安排过于分散的情况,也加强了园区和建筑 物的联系。道路的铺装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颜色等;道路两边可以设计幼儿喜爱的连续 性造型;路面的宽度也可以适当调整,时而宽时而窄;还可以在路面上开创一些缝隙,使 22 小草在其中生长,更加贴近自然,富有趣味。 循环性路径(图 3-1) 资料来源:《建筑师》 (2)廊道串联 据研究者观察,凡是设有长廊的幼儿园,长廊在冬天是闲置的,除了教师带着散步 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活动,这样长廊的利用率就大大降低。一方面是因为天气,另一方 面,长廊设在了户外空间的某一角落。我们可以利用长廊串联户外空间的各个区域,使各 区域层次丰富,联系性强,可以把幼儿吸引到各个区域,不至于某个区域人满为患,某个 区域无人问津。另外,长廊还可以作为室内区域活动的延伸,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不能仅仅 限制于室内,户外也可以开发出适合区域活动的资源,例如长廊就可以作为公交车,作为 幼儿作品展示馆,作为冰激凌制作店等。 甲幼儿园的廊道位于园区南侧(如图 3-2),据笔者调研时观察,该区域利用率不足, 长廊上的生长的瓜果也很少有幼儿发现。原因是幼儿每天入园离园时以及户外活动时很少 经过此区域。可以将此区域转移到入口空间(如图 3-3),一直延伸至门厅,作为幼儿每 天必经的区域。幼儿可以观察植物的变化,可以在长廊上增加一些趣味设施,还可以展示 幼儿作品等。 图 3-2 图 3-3 资料来源:笔者自摄 23 (3)室内外衔接 幼儿园室内外衔接处的凹凸空间是连接室内外的重要空间,可以增强室内外的联系, 既可以将户外空间的自然环境引入室内,也可以吸引幼儿探索户外空间 [19] 。可以在门厅的 顶层种植可以垂吊的植物(如图 3-4),使幼儿园室内外都充满大自然的气息;部分幼儿 园门厅的屋檐下还可以增设一些简单的器械,如秋千,云梯等;门厅空间面积较大的幼儿 园,可以摆放给幼儿休息、观察的小座椅(如图 3-5)。这样一来,缓解户外活动时空间 拥挤的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发展。 图 3-4 图 3-5 资料来源:《幼儿园环境创设》 (4)相关临近 在设计空间时,彼此相关程度较高且容易产生互动的区域,应该安置在临近空间内, 或者以通透的隔离物分离或者直接相连,形成功能上独立但又可以互通的整体。例如,将 攀登墙和玩沙区临近,既可以吸引两个区域的幼儿又减少了攀登过程中的危险性。 2.在空间设施上追求个性与趣味 幼儿园的户外空间设施多是从市场购买,以塑料材质居多,如滑梯、转椅等。这种 设施造型及功能单一,趣味性不足,且与周围环境难以融合。幼儿园的室外空间可以是充 满体验、冒险和激励幼儿游戏的世界,有经过深思熟虑布置的小路,沙区,小山上的滑梯, 凹洞里的挖沙机等。德国某幼儿园活动场的设施(如图 3-6)安置于宽阔的沙地中,有多 种游戏功能,幼儿可以打滑梯、玩秋千、攀爬、还可以在沙地中享受(如图 3-7)。幼儿 园应该设置这种多元的的活动设施,使各种资源协调统一,相互联系,且不乏童趣。 24 图 3-6 图 3-7 资料来源:《幼儿园环境创设》 (1)小尺度空间 幼儿通常喜欢钻到小洞穴中进行自发游戏或其他活动,这种空间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 需求,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在小尺度空间中,幼儿能够获得安全感,与同伴交流、 游戏。我们可以在户外的角落中为幼儿设置小木屋,幼儿可以在里面自由探索,还可以休 息或观察周围环境,不受外界干涉,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归属感、领域感。 (2)攀爬墙 攀爬,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锻炼幼儿上肢力量的有效手段,也可以锻炼 幼儿手脚并用的身体协调能力,可以培养幼儿不畏困难,敢于向极限挑战的精神。为了让 幼儿获得更好的锻炼和成长,幼儿园户外有必要设计攀爬墙(如图 3-8)。攀爬墙可以和 玩沙区安置在一起(如图 3-9),这样可以保证幼儿的安全。 图 3-8 图 3-9 资料来源:《幼儿园环境创设》 (3)绘画墙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对教室中的黑板特别感兴趣,原因是和在纸上绘画 相比,黑板不会限制幼儿的思维,幼儿可以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意涂鸦。绘画墙可 以设置在室内外衔接的大厅处,也可以设置在建筑外体上或幼儿园的围墙上。以甲幼儿园 25 为例,该园围墙上的宣传栏缺乏活力因素,幼儿关注较少,可以在此设置黑板墙,缓解幼 儿在活动场西部过于拥挤的状态。 (4)玩沙区 玩沙区向来是幼儿最青睐的区域,幼儿光脚踩在上边,体味无穷的乐趣。玩沙不仅 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还能促进幼儿身体机能、认知、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影响。 沙子应选用天然细软的黄沙,黏性较大且可塑性强。为吸引幼儿兴趣,提高资源利 用率,沙地周围可添加其它娱乐项目。沙池四周可以用木桩或轮胎围合(如图 3-10),避 免幼儿在玩沙时将沙子洒在周围难以打扫,保证了幼儿在走木桩或轮胎时的安全,又吸引 幼儿在两项游戏中穿梭;玩沙区周围可设置玩水区,在玩沙时加入水的元素,会增强游戏 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沙池中还可以安置蹊跷板,使玩沙区实现多功能性;沙池中应注意投 放辅助材料如铲子、漏斗、小桶、废旧瓶子、积木、木偶等,增强玩沙游戏的探索性(如 图 3-11)。 图 3-10 图 3-11 资料来源:笔者自摄 (5)巧用地势 立足于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倡导尊重园本的生态环境,尽量保留 幼儿园的自然资源。幼儿园的地势若是富有变化,那么幼儿园就自然而然的带有活泼的色 彩。研究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总是喜欢在土堆、沙丘等具有一定坡度的场所游玩, 他们享受于攀爬、下坡、滚动,变化的地形可以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活动机会,他们从中体 验到的快感要远远高于滑梯。尤其是北方的幼儿园,冬天下雪时,为幼儿提供几个滑板, 幼儿将会增加又一项玩乐设施。幼儿园中如果有类似斜坡这种自然地势,尽量保留,并在 自然的坡道上创建滑梯。还可以在土堆侧面设计凹洞,幼儿往往非常喜欢诸如小洞这样的 私密性的场所。在土堆附近要提供铲子、滑板等工具,供幼儿自由探索,土堆上方要种植 26 树木遮阴。(如图 3-12) 图 3-12 资料来源:《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7)大树 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户外一定要有树木,夏天可以起到遮阳的作用,冬天又有充足 的阳光。尽量选择自然分支点低的树木(如图 3-13,图 3-14),幼儿可以攀爬,增强趣味。 树要栽种在沙池等幼儿逗留时间长的场所,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增加场所的自然特色。 图 3-13 图 3-14 资料来源:网页 (6)楼顶平台 为了缓解幼儿园人数超额、空间不足的压力,幼儿园可以开阔楼顶平台,将部分班 级引导至楼顶进行户外活动。楼顶平台应首先设置防护网,保证幼儿安全;可以为幼儿搭 建麻绳网,供幼儿攀爬;楼顶光照充足,可以开辟出一片种植区;楼顶平台必须设有一定 的供水和排水装置。 27 3.在环境设计上追求绿色可持续 (1)种植区 幼儿园户外空间应该为幼儿开辟一片种植区,让幼儿能够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体 会植物生长的过程,从中获取成就感;让幼儿感受阳光、水、空气、土壤的作用,感受来 自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对幼儿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 种植区建议安置在庭院背后或角落,避免有道路穿插以免造成破坏。建议种植生长 周期短的蔬菜,且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一块小田地,幼儿可以品尝自己的果实,使他们更 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食物,减少食物浪费现象和挑食现象。 (2)垂直绿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近日经常出现的雾霾 天气,更是令人担忧。垂直绿化是利用植物材料沿建筑立面或其他构筑物表面攀附、固定、 贴植、垂吊形成垂直的绿化。垂直绿化可以缓解部分幼儿园用地紧张,绿化不足的问题; 垂直绿化不仅占地少、见效快、绿化率高,而且能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效果,使环境更加整 洁美观、生动活泼;在幼儿园设计垂直绿化,可以改善幼儿园环境,增强空气质量;可以 起到隔热层的作用,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可以吸附周围环境中的噪音,为幼儿提供安静 的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幼儿园的效果,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幼儿园的垂直绿化可以选择在建筑立面、围墙或铁艺门上。墙面的绿化应选择生命 力强的植物如爬山虎、紫藤、常春藤、凌霄、络石等,这些植物物美价廉且吸附力强,不 需要牵引和支架。有些幼儿园的围墙和大门是铁艺栅栏材质,看起来生硬无生机,可以选 择金银花、台尔曼等忍冬植物,这样一来,可以绿化墙体和大门,还可以使幼儿园趣味盎 然,充满生机活力,吸引幼儿入园兴趣。 (3)雨水回收 生态的中心是良性循环,一个好的生态空间,不仅要看它拥有多少绿地,还要考虑 其环境平衡和资源再生使用 [20] 。幼儿园建筑楼顶和园区可以设计隐蔽的雨水收集池,雨水 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园区四周的回型“小河流”,地面设置蓄水池,雨水可以渗进地面, 在夏季时,地面水蒸发可以降温,收集的雨水还可以用来浇灌种植区和冲厕所。 (4)垃圾分类 幼儿园户外可以设计分类垃圾箱,让幼儿懂得垃圾分类有利于变废为宝,减少资源 浪费,维持生态环境,引导幼儿自己去丢垃圾,从小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爱护环境,潜移 默化的接受生态教育。 28 4.在材料投放上追求丰富与多变 当今幼儿园的活动器械多数是从厂家购买,价值昂贵,虽然美观但实用性不强,幼儿 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且更换困难,往往几件器材能够使用很多年。幼儿园户外环境年年 如一日,不适合日益发展的幼儿。为了顺应幼儿园的主人——一个鲜活的不断发展着的群 体,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首先应当是动态多变的,这个“变”体现在很多 方面。 (1)变废为宝 生态化的幼儿园倡导节能环保,幼儿园定期发动幼儿和家长收集来自于家庭中的废 旧物品,然后根据这些东西的不同功能和特性,变废为宝,为幼儿制作适宜而有趣的材料。 幼儿也适当参与材料的制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这种材料可操作性强,幼儿 可参与性高,具有挑战性,且更换简单。为幼儿投放的材料应随着幼儿操作、探索过程的 发展而变化,引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操作动机。材料的选取要注意安全、卫生、易清洗。 (2)重视差异 幼儿园户外器材的选择要考虑到幼儿的差异性,要注意为幼儿提供层次性材料,选 择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能力层次的材料,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地点,让幼儿自由选择 适合自己活动区。既可以提高游戏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主性,还能提高幼 儿学习能力。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喜好动态,适时为幼儿更换适宜的材料。 (3)随季应变 幼儿园空间中材料的选取要注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感受大自 然的魅力,接受科学教育。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四季的变化,幼儿园户外空间要种植 季节特征明显的植物,如春天的报春花、垂柳,夏天的栀子花、向日葵,秋天的菊花、紫 薇花,冬天的竹类植物等。 (4)充分利用乡土材料 幼儿园户外空间的设计应充分利用乡土材料,创建具有园本特色的空间环境。乡土 文化中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物质材料,都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到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建设 上。例如,幼儿园的自然风景区就可以引入济南市的市花——荷花,户外空间可以开辟出 具有泉城特色的区域;沿海地区的幼儿园就可以在园区布置沙滩,帆船,利用贝壳装饰环 境等。充分利用乡土材料,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初步了解和熟悉 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9 结 语 本文首先阐释了生态学视野对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重要性,然后以济南市 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设计现状中生态学视野的缺失,并 立足于生态学视野,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在空间格局上追求开放与整体 主要分析户外空间各要素之间如何联系,避免相互分离、对立。从道路设计、廊道串 联、室内外过渡、相关临近四个方面来探讨空间格局整体性、联系性的解决策略。 2.在空间设施上追求个性与趣味 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致力于打造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空间设施,如小尺度空间、沙水 区、攀爬墙、绘画墙、楼顶平台、斜坡等,并对每个细部的具体设计做了详细的论述。 3.在环境设计上追求绿色可持续 坚持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户外创设种植区、垂直绿化、雨水回收等装置,追 求生态节能的目标。 4.在材料投放上追求丰富与多变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以及具有园本特色的乡土材料,在材料选择上考虑幼儿 发展和季节变化,为幼儿创设动态多变的空间环境。 研究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走访了多家幼儿园,有些幼儿园户外空间装饰的像个城堡, 看似毫无缺陷可言,可站在幼儿的视角去看,这是否是幼儿真正需求的环境,是否符合幼 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所处的环境不必太复杂,越贴近自然的环境越是最适宜的环境。 幼儿可以将一片树叶变成小船,太阳,披萨等成人意想不到的事物,我们应当努力为他们 创造最真实自然的空间。幼儿教育需要等待,我们需要等待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慢慢滋养。 生态式的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定的问题现状和理论基础,强调 空间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一种互补、互利与互生的生态关系,在开放与对话中,幼儿园各区 域板块统一融合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研究者在文中提到的生态观点或许不能推广到每个幼儿园,但是希望得到大家的支 持,让孩子从小在生态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生态教育。并且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引起大 家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重视,更加关注幼儿成长的环境,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仅是艺 术设计问题,它还包含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生态学领域,需要各专业的人才共同努力为 幼儿创设适于他们生命力成长的不断发展的环境。研究者在论文中总结的设计策略仍存在 许多不成熟之处,还有待完善和进步。就此搁笔,谨此求教于各位师长、学友的批评指正。 30 注释: [1] 黎志涛.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 [美]克莱尔▪库伯▪马库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张玫英,董卫.丹麦幼儿园设计新趋势[J].建筑设计,2003(3). [4] 苏墨.幼儿园建筑的生态设计方法初探[D].中南大学,2006. [5] 何开远,王永超,张翼.绿色幼儿园设计实践及要点探析[ J ].重庆建筑,2013(11). [6] 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 张婕,从生态学视野看儿童发展——六种生态学理论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8] 杨茂川.空间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9] 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0] [日]芦原信义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共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11] 张雪萍.生态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2] 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3] 钟启泉.课程设计[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4] 范惠静.幼儿园区域体育或游戏[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15] 彭蝶飞.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 J ].学前教育研究,2007(7). [16] 薛烨,朱家雄等著.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7] 张婕.从生态学视野看儿童发展——六种生态学理论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18] 汪颖赫.幼儿园户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19] 李金华.幼儿园环境创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0] 筑能.绿色生态与幼儿园的完美结合[ J ].中华建筑报,2013(7). 31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 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杨茂川.空间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3] [日]芦原信义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共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 安妮塔·鲁伊·奥尔兹著.儿童保育中心设计指南[M].刘晓光,匡恒等译.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8. [5]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美]克莱尔▪库伯▪马库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李志民,王琰.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8] 黄献明.生态设计之路——一个团队的生态设计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9] 黎志涛.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10] 张雪萍.生态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1] 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2] 钟启泉.课程设计[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3] 李金华.幼儿园环境创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4] 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期刊类 [1] 吴玉英.探讨幼儿园环境与景观设计[ J ].建筑设计管理,2011(1). [2] 张玫英,董卫.丹麦幼儿园设计新趋势[J].建筑设计,2003(3). [3] 黎志涛.阳光、空气、水、运动——幼儿园环境规划设计回顾[ J ].规划师,2000,16(2). [4] 李帮琼,冯维.课堂生态观研究进展[ J ].基础教育,2007(3). [5] 彭蝶飞.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 J ].学前教育研究,2007(7). [6] 贾秀春.从提高户外活动材料着手促进幼儿持续渐进发展[ J ].学前教育研究,2007(9). [7] 何开远,王永超,张翼.绿色幼儿园设计实践及要点探析[ J ].重庆建筑,2013(11). [8] 筑能.绿色生态与幼儿园的完美结合[ J ].中华建筑报,2013(7). [9] 谢智敏.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中的节奏感[ J ].教育探索,2012(6). [10] 管少平.室外意向空间的营造[ J ]. 现在艺术与设计,2007(10). [11] 陈水平.对幼儿园实施生态教育的几点思考[ J ]. 教育探索,2011(10). 32 [12] 孙晓轲.幼儿园空间设计与参与理念的演变[ J ].学前教育研究,2011(12). [13] 沈彬.幼儿园建筑的游戏空间设计研究——在游戏中成长.先锋论坛,2012(8). 学位论文 [1] 汪颖赫.幼儿园户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2] 范磊.适应现代幼教理念的幼儿园活动空间系统化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 [3] 李伟.幼儿园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 [4] 赵淑旗.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5] 李政.论幼儿活动空间四维设计[D].内蒙古示范大学,2009. [6] 张婕.从生态学视野看儿童发展——六种生态学理论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7] 苏墨.幼儿园建筑的生态设计方法初探[D].中南大学,2006. [8] 毕晓芬.幼儿园玩沙游戏环境创设与幼儿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9] 郑晶.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10] 王丽娜.现代幼儿园室内外主要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 [11] 徐湘荷.生态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12] 李洪琴.生态学视野下的认知学习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3] 梁奇.生态学视野下的蒙台梭利环境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 [14] 潘冽.心理·环境·行为——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分析[D].重庆大学,2005. [15] 袁恒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园建筑环境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 33 附录: 关于幼儿园园长、教师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认识的访谈提纲 一、(园长)您有没有参与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当时是处于什么样的考虑? 二、(园长)幼儿园户外各个板块为什么这样设计? 三、(教师)不同季节幼儿活动进行的时间段? 四、(教师)幼儿具体每天都会在户外进行哪些活动?每项活动进行的时间? 五、(园长和教师)幼儿在活动时会经常遇到哪些问题? 六、(园长和教师)您认为幼儿户外活动场地适合按班级划分还是按活动类型划分?处于什么样的 考虑? 七、(园长和教师)您认为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本次访谈结束,谢谢您的合作与配合。祝您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在具体进行访谈的时候根据每个幼儿园的具体情况以及某些现象访谈一些相关的问题。) 34 致 谢 写到这里,论文终于要告一段落了,在 2014 年新年伊始,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基本框 架,这意味着我将要踏上新的路程,接受新的挑战。看着自己辛苦敲击出来的长篇,内心 感慨万千,这两年转瞬即逝,我收获了太多太多,太多的知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满足, 太多的爱。 满满的感动与谢意无以言表,我深深敬仰每一位学前老师,你们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 着我。我是一名跨专业的学生,从艺术设计跨到学前教育,这是一个不小的跨度,但也跨 出了我新的人生。每一位学前老师都对我这个零起点的学生有着深厚的影响,你们是我在 学前道路上的引路人。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丁海东教授,他对学术的追求一直感 染和激励着我。两年的时间相处不久,却从丁老师身上学到很多,必将终身受益。在论文 选题阶段丁老师就给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论文的完成更是离不开丁老师的悉心指导。感 恩在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能够遇到丁老师。 我至亲至爱同学,是你们,让我在山师一步步成长,我们一起欢笑一起苦恼,一起走 过两年的春夏秋冬,感恩有你们的陪伴,让年龄最小的我心意暖暖,你们是我最珍贵的宝 贝。接下来的路,我们依旧一起走,一起面对,一起奋斗。 还要感谢槐荫实验幼儿园的园长,百忙之中接受我的访谈,悉心回答我的每个问题; 摇篮班的各位老师在实习期间给我很多的鼓励与支持,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让我在实 习阶段温暖多多;以及每个孩子,让武老师感动多多,你们在论文撰写阶段也给了我丰富 的灵感。 一路走来,知足感恩,永烙于心。 最后,感谢在百忙之中前来的论文评阅人和答辩老师。 武艳艳 2014 年 2 月 27 日